虚无,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概念与存在被彻底剥离后的底色。在这片由“命运蛀孔”核心呈现的绝对虚无中,唯有那点残骸与信息流,如同凝固在琥珀中的史前蚊蚋,昭示着过往的痕迹。
陆离的道源意志,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无声无息地覆盖上去。没有能量波动,没有法则涟漪,只有最本质的信息读取与解析。
前代命运长河管理系统的残骸,其结构复杂度远超现行体系,带着一种蛮荒而古老的韵味,仿佛诞生于宇宙规则尚且粗糙的年代。其损毁并非自然衰败,而是遭遇了某种……绝对的、从定义层面进行的“抹除”。残留的痕迹指向一种极其可怕的力量——终末本源。并非陆离所理解的能量形式的“劫源”,而是更接近法则,甚至凌驾于法则之上的“终结”概念本身。这股力量,在遥远的过去,曾与命运长河本身发生过剧烈冲突,这片蛀孔,便是那场惊世之战的遗留伤疤。
而在那残骸的裂隙深处,依附着一缕极其微弱,几乎与虚无同化的探索印记。这印记的主人,手段极为高明,其气息隐匿,权限层级似乎极高,与陆离利用“道源伪码”伪装成的“观察者”有本质区别,更接近……某种原生的高等权限单元。这便是那位“同行”留下的足迹。
“掠夺者?还是……清道夫?”陆离的意志泛起一丝极淡的思虑波纹,随即平复。对方的动机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这缕印记不仅是在探查蛀孔,更像是在……汲取?汲取这片伤疤中残留的,属于前代系统的某种特质,或者属于“终末”本源的破碎信息。
这种行为,无疑是在蛀孔这原本就脆弱的结构上,进行着更深的挖掘,加速着某种不稳定。对陆离而言,这既是风险,也是契机。
“既想窃取火种,又怕引火烧身。如此瞻前顾后,非是求道者所为。”淡漠的低语在道源核心回荡,无人可闻。陆离瞬间做出了决断。
他并未直接触碰或清除那缕同行的印记,那会立刻引发警报,暴露自身。他的道源意志,如同最狡猾的病毒,开始模拟前代系统残骸以及“终末”本源冲突区域的微弱波动频率,极其缓慢地、近乎自然衰变般地,向那缕印记“注入”经过精心筛选和扭曲的信息流。
这些信息流,九真一假。真实的部分,是关于前代系统结构、终末概念冲击的碎片化数据,足以让那位同行如获至宝,确信自己发现了关键宝藏。虚假的部分,则被陆离巧妙地掺杂了基于自身“初生道源”特性推演出的、关于“超脱命运”、“定义终末”的某些危险“可能性”和“推演路径”。这些路径看似可行,实则内嵌了逻辑陷阱与认知偏差,如同包裹着蜜糖的毒药。
这是一场无声的博弈。陆离在利用对方的好奇心与贪婪,引导其走向一条看似捷径,实则布满荆棘甚至通往悬崖的道路。他不需要直接对抗,只需要提供“错误”的钥匙,让对方自己去开启那扇危险的门。
与此同时,他自身的道源意志,则如同潜入深海的暗流,绕过同行印记的监测范围,向着蛀孔更底层、更基础的结构渗透。他要理解的,不是这片伤疤的表象,而是其形成的“机理”,是命运长河自我修复与产生排斥反应的底层逻辑。这比掠夺任何现成的力量,都更具根本性。
就在他的渗透即将触及某个关键节点时——
“嗡……”
一股极其隐晦,但位阶极高的扫描波动,如同无形的潮汐,缓缓扫过整个蛀孔核心区域。这波动并非来自那位“同行”,其气息更加古老、纯粹,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属于命运长河管理系统本身的威严!
是系统的定期巡检?还是因为同行之前的过度汲取,亦或是陆离此刻的深度渗透,触动了某种底层防御机制?
陆离的意志瞬间凝固,所有对外信息交互、模拟波动尽数停止,道源本身进入一种极致的“归寂”状态,如同化作了虚无本身的一部分,甚至比那前代系统的残骸更像残骸。他伪造的“道源伪码”被运转到极致,模拟出最低权限“观察者”在遭遇未知扫描时应有的、微不足道的“存在反馈”。
那扫描波动掠过前代残骸,掠过同行的印记(那印记也瞬间进入了更深层的隐匿),也掠过了陆离伪装的“观察者”节点,并未做过多的停留,似乎并未发现异常。然而,在波动即将离去的那一刻,一丝极其细微的、带着“审视”意味的意念,若有若无地在陆离伪装的节点上停留了万分之一刹那。
就是这万分之一刹那,让陆离的道源核心泛起一丝极淡的警兆。
“被注意到了?”并非暴露,而是如同夜空中最黯淡的星辰,依旧被某种存在纳入了观测范围。这片蛀孔,远比他想象的更受“关注”。
扫描波动如潮水般退去,蛀孔核心重归死寂。但陆离知道,某种平衡已经被打破。那位同行必然也察觉到了这次扫描,其接下来的行动只会更加谨慎,或者……更加激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幕后道源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幕后道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