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慕重新制定发布会流程,把试穿时大家的故事都加了进去;樊赟带着学徒们赶制配饰,手指都磨出了茧子;倾喃则联系媒体,还邀请了之前帮过的客人来当模特。发布会当天,沈清辞通过视频连线,看着T台上穿着“无界汉服”的模特,感动得泣不成声:“谢谢你们,帮我完成了心愿!!!”
发布会结束后,“无界汉服”系列火遍了全网,不少商家都来跟三人谈合作。凰慕拿着合作意向书,笑着说:“咱们‘轻折柳’,终于要走出柳岸里了。”樊赟靠在门框上,手里把玩着一支新做的缠花:“不管走多远,咱们都不能忘了初心。”倾喃望着巷口来来往往的人,轻声说:“是啊,初心就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穿上汉服,都能感受到美和自由。”
那天晚上,三人又像开业时那样,搬了竹椅坐在巷口,吃着冰粉,聊着天。月光洒在“轻折柳”的招牌上,朱漆木门上的铜环闪着温柔的光,柳岸里的风,带着春天的气息,吹过她们的发梢,也吹向了更远的地方。
锦川市的梅雨季节刚过,柳岸里的青石板路还沾着湿漉漉的水汽,“轻折柳”的门口就来了位特殊的访客——巷尾开了三十年修表铺的李爷爷。老人拄着拐杖,手里攥着个褪色的红布包,颤巍巍地说:“姑娘们,能不能帮我老婆子做套汉服?她这辈子就盼着穿回年轻时的衣裳。”
三人连忙扶李爷爷坐下,倾喃给老人倒了杯温茶。李爷爷打开红布包,里面是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奶奶穿着一身月白色的襦裙,梳着双丫髻,笑起来眼里像盛着星光。“这是我们结婚那年拍的,后来家里遭了灾,衣裳也丢了。”老人抹了抹眼角,“她现在卧病在床,总说想再穿次汉服,我想圆她这个梦。”
樊赟当即攥紧了手里的银线:“李爷爷您放心,我们一定把衣裳做出来,还要做得跟照片上一模一样。”凰慕掏出笔记本,仔细记下照片里汉服的细节——领口的云纹、裙摆的褶皱、袖口的滚边,连腰带的打结方式都画了示意图。倾喃则跟着李爷爷去家里看望奶奶,听老人回忆年轻时的故事,顺便量了准确的尺寸。
可做衣服时才发现,照片里的布料是早已失传的“月白软缎”,市面上根本买不到。樊赟跑遍了锦川市的布料市场,甚至托人去苏州的老字号打听,都没找到同款布料。看着樊赟垂头丧气地回来,凰慕突然灵机一动:“咱们可以自己染布啊!之前看非遗纪录片,有位老匠人会古法染布,咱们去拜师学艺怎么样?”
三人当即驱车前往郊区的古镇,找到了那位染布老匠人。老匠人一开始不愿教,说古法染布耗时又费力,年轻人大多没耐心。倾喃陪着老匠人聊了一下午,听他讲染布的传承故事,还帮他整理了染坊的工具;樊赟则当场用银线做了支缠花发簪,送给老匠人的孙女;凰慕则给老匠人出了个主意,帮他把染坊改成“非遗体验基地”,吸引年轻人来学习。
老匠人被她们的诚意打动,终于答应传授古法染布技艺。接下来的半个月,三人每天天不亮就去染坊,跟着老匠人泡染料、煮布、晾晒。樊赟的手被染料染得五颜六色,洗了半个月都没洗掉;凰慕为了把控染布的时间,专门做了个“染布时间表”,精确到每小时的温度;倾喃则帮老匠人记录染布的配方,还把过程拍成短视频,发在网上,没想到吸引了不少人关注古法染布。
终于,在奶奶生日那天,樊赟捧着做好的月白襦裙来到医院。当李爷爷帮奶奶穿上汉服,梳好头发时,奶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拉着李爷爷的手,轻声说:“老头子,我好像又回到了结婚那天。”倾喃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做成了一条短视频,配文“最浪漫的事,是帮你圆年轻时的梦”,一夜之间获得了百万点赞。
这件事之后,不少人都来“轻折柳”定制“怀旧汉服”,有想圆父母汉服梦的,有想复刻自己童年照片里衣裳的。凰慕趁机推出了“时光汉服计划”,专门帮客人还原老照片里的汉服造型,还在工作室里设了个“时光墙”,贴满了客人的老照片和新拍的汉服照。樊赟则和染布老匠人合作,推出了“古法染布汉服”系列,每一件都独一无二。倾喃笑着说:“咱们这不仅是做妆造,更是在帮大家留住时光里的美好。”
九月开学季,锦川大学的汉服社找上门来,想请“轻折柳”的三人去给社员们做汉服妆造培训。社长是个扎着高马尾的姑娘,叫林溪,手里抱着一摞社团活动照片:“我们社团马上要办‘中秋汉服晚会’,可大家都不太会做妆造,想请三位姐姐来指导指导。”
凰慕当即就答应了,还做了份“校园妆造培训计划”,把培训分成了“基础妆容”“简单盘发”“汉服搭配”三个部分。樊赟则准备了一大堆教学用的化妆品和假发包,还特意做了些简易缠花发簪,方便学生们练习。倾喃则提前去学校跟社员们沟通,了解大家的需求,还把自己小时候被嘲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鼓励大家勇敢穿汉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