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战。苗绣的纹样繁复,绣一件裙摆需要七八天,而汉服的工期紧张,绣娘们经常加班到深夜;缠花与苗绣的衔接也需要反复调整——一开始缝上的缠花总显得突兀,樊赟和阿依一起琢磨,把缠花的边缘绣上细小的苗绣针脚,让两者浑然一体。“手艺的融合,就得慢慢磨,”阿依摸着调整好的裙摆,笑着说,“磨好了,就是最好看的样子。”
巷里的居民也主动来帮忙。王婶每天给绣娘们送热汤,说要“补补身子,好绣出更美的花”;李爷爷则教绣娘们写毛笔字,绣娘们还把“福”字绣在小荷包上,送给大家当礼物;朵朵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也常来工作室帮忙穿线,看着绣娘们绣出的蝴蝶,眼里满是崇拜:“阿依阿姨,你们绣的蝴蝶,比真的还好看!”
第一批联名汉服完成那天,工作室里挤满了人。五套汉服挂在展示架上——浅粉色的齐胸襦裙,裙摆绣着苗绣蝴蝶,缀着缠花翅膀;碧绿色的宋制褙子,衣襟绣着苗家的花鸟纹,领口别着银质缠花发簪;还有套红色的婚服,裙摆绣着百鸟朝凤,凤冠上缀着苗银和缠花,格外华丽。阿依穿着红色婚服,转了个圈,银饰和缠花一起晃动,引得大家拍手叫好:“这才是咱们中国非遗该有的样子!”
凰慕把联名汉服的照片发到网上,很快就引来了关注——有汉服店想批量订货,有文化机构想邀请她们办展,还有高校想请阿依和樊赟去讲非遗融合课。“咱们的手艺,真的被更多人看见了,”阿依看着手机里的留言,眼眶有些发红,“以后咱们还要合作更多款式,把苗绣和汉服的美,传得更远。”
绣娘们要回苗寨那天,三人特意准备了礼物——给每位绣娘送了套缠花工具,还有柳岸里的桂花糕。阿依拉着樊赟的手说:“开春咱们再合作,我带更多绣娘来,咱们做套‘苗汉融合’的四季汉服。”樊赟点头,手里攥着阿依送的苗绣小荷包:“一定,到时候咱们还在柳岸里,一起绣出春天的花。”
送绣娘们离开后,三人坐在工作室里,看着联名汉服。倾喃翻着“非遗融合日记”的照片,笑着说:“原来国内的非遗合作,能这么热闹。”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下:“苗绣遇汉服,非遗绽新颜,挑战成机遇,未来更可期。”窗外的阳光洒在汉服上,蝴蝶纹和缠花在光里仿佛真的动了起来,柳岸里的冬天,因为这场国内非遗的碰撞,变得格外有力量。
春节临近,柳岸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巷口挂起了红灯笼,张叔的小吃铺推出了“非遗年味套餐”——热干面配苗绣纹样的糖画,王婶带着邻居们缝的“苗汉融合”汉服小布偶,成了孩子们最爱的新年礼物。“轻折柳”工作室的展示架上,除了和苗寨合作的联名汉服,还多了些新的“新春非遗手作”——樊赟做的苗银缠花福字,倾喃画的苗汉纹样年画,凰慕设计的“非遗新年礼包”,里面装着春联、挂饰和手作小样。
这天上午,三人正忙着打包“非遗新年礼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门口的风铃响了——是位年轻的设计师林溪,手里拿着本设计册,脸上满是期待:“我关注你们很久了,特别喜欢你们做的苗汉融合汉服,想和你们合作,做一批‘非遗年轻化’的设计,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手艺。”
凰慕请林溪坐下,翻看着她的设计册——里面有印着苗绣纹样的卫衣,有缀着缠花的帆布包,还有用苗银元素做的首饰,每一件都透着时尚感。“你的设计很有想法,”凰慕笑着说,“咱们可以合作‘非遗潮品’系列,把苗绣、缠花这些手艺,融入到日常穿搭里,让非遗不再是‘老古董’。”
林溪当即就来了兴致,拿出笔和三人一起讨论:“咱们先做帆布包和卫衣,帆布包上绣简化的苗绣蝴蝶,再缝个迷你缠花挂饰;卫衣用浅色系,袖口绣小朵的缠花,领口加苗银的小扣子,既低调又有特色。”樊赟补充道:“缠花可以做可拆卸的,方便清洗,还能让用户自己换款式;苗银扣子也可以做小一点,避免太笨重。”
合作计划确定后,三人分工忙碌。樊赟负责做可拆卸缠花和苗银小扣子,她特意把缠花做得小巧精致,用轻便的丝线,让挂在帆布包上不会太重;倾喃则和林溪一起,调整苗绣纹样的简化版,既要保留传统韵味,又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凰慕则联系工厂,确定面料和生产细节,还特意要求用环保材料,说要“把传统与环保结合,也是一种创新”。
合作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简化苗绣纹样时,林溪想把蝴蝶纹改得更抽象,阿依(视频连线时)却觉得太失去传统味道,两人争论了好几次。最后倾喃提出折中方案:“保留蝴蝶的整体形态,把繁复的叶脉改成简单的线条,既保留苗绣的辨识度,又符合现代设计。”阿依和林溪都点头,这个方案才定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