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川的春天来得猝不及防,巷口的老槐树一夜之间冒出新绿,柳岸里的青石板路上,沾着雨后的水珠,倒映着家家户户门口的红灯笼——那是春节没来得及摘下的余温。“轻折柳”工作室的窗台上,樊赟新插了枝从西南苗寨带来的迎春,嫩黄的花瓣旁,摆着阿依寄来的苗绣小样,上面绣着小小的龙纹,是为“苗汉四季汉服”的春款做的准备。
这天上午,三人正围着桌子讨论春款汉服的细节,门口的风铃“叮铃”响了——是市文旅局的老熟人周科长,手里拿着份“春季非遗文旅季”的策划案:“去年你们的‘年味专线’反响特别好,今年春天想升级成‘非遗春游行’,让游客跟着你们走‘苗汉非遗路线’——上午去柳岸里体验缠花、苗绣,下午去西南苗寨看银匠做活、听苗歌,晚上还能住苗寨民宿,感受地道的民族文化。你们来牵头做内容设计,怎么样?”
凰慕接过策划案,指尖划过“苗汉非遗路线”几个字,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咱们可以把‘苗汉四季汉服’的春款当专线限定款,让游客穿新汉服游路线,再搭配苗银缠花发簪,拍照肯定好看。”倾喃补充道:“还能在路线里加‘非遗手作接力’——游客在柳岸里做半朵缠花,到苗寨后让绣娘们补上苗绣花瓣,最后拼成完整的‘春樱缠花’,既有参与感,又能体现融合。”
樊赟当即就拿出纸笔,勾勒春款汉服的设计:“用浅碧色的缎面做宋制褙子,领口绣阿依设计的小龙纹,裙摆缀上细碎的苗绣樱花,再配个可拆卸的苗银腰带,走路时银片会响,既有春天的灵动感,又有苗家的特色。”周科长看着设计稿,笑着说:“就按你们的想法来,局里会全力配合协调苗寨的民宿和交通,争取下个月就能试运营。”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忙得脚不沾地。每天早上,凰慕带着路线图去苗寨对接——和民宿老板确认房间布置,要在房间里摆上苗绣靠垫和缠花小摆件;和银匠师傅商量体验环节,准备让游客亲手敲个小银片,做成钥匙扣。下午,樊赟留在工作室赶制春款汉服的样品,阿依也通过视频远程指导,教她怎么把苗绣的针脚藏得更隐蔽;倾喃则忙着写路线手册,把每个环节的非遗知识、体验流程都写得清清楚楚,还特意加了“苗语小课堂”,教游客说简单的苗语问候语。
试运营前一周,出了个小插曲——苗寨的民宿突然说,有两户人家临时要修缮,没办法接待游客。凰慕急得连夜开车去苗寨,和村干部一起想办法,最后找到寨里的两位老人,他们愿意把自家的吊脚楼收拾出来当民宿,还说要给游客做苗家的酸汤鱼。“咱们苗家人就喜欢热闹,能让更多人来了解苗绣银饰,高兴还来不及呢,”老人边擦桌子边说,手里的苗绣围裙晃出好看的花纹。
试运营那天,第一批游客穿着春款汉服,跟着三人出发了。在柳岸里,大家围坐在工作室的院子里,樊赟教他们做缠花的花瓣,有位阿姨学得慢,急得直摆手,樊赟笑着说:“别急,咱们的缠花讲究‘慢工出细活’,你看这线绕得松一点,花瓣就更软和,像真的樱花一样。”到了苗寨,阿依带着绣娘们早已在村口等候,游客们把在柳岸里做的缠花花瓣交给绣娘,看着她们用彩线绣出花萼和花茎,最后拼成一朵完整的春樱缠花,都忍不住拍照留念。
晚上的苗寨晚宴格外热闹,游客们坐在吊脚楼的院子里,吃着酸汤鱼、苗家腊肉,听着寨里的姑娘唱苗歌。有位年轻游客站起来,用白天学的苗语说:“谢谢大家,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春天!”阿依笑着递给他一杯米酒:“以后常来,等夏天咱们的夏款汉服做好了,再带你们去看梯田。”
试运营结束后,游客的反馈表上满是好评。有位妈妈写道:“孩子不仅学会了做缠花,还知道了苗绣的故事,比在家看电视有意义多了。”凰慕把反馈表贴在工作室的墙上,和之前的“年味专线”反馈排在一起,笑着说:“咱们的‘非遗春游行’,以后要做成四季都有的路线,让每个季节都能体验不同的非遗。”
傍晚时分,三人坐在苗寨的梯田边,看着夕阳把稻田染成金色。樊赟手里攥着游客做的春樱缠花,倾喃翻着路线的照片,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春游行优化计划”。阿依走过来,递给她们每人一块苗绣手帕:“这是我绣的夏荷纹,下个月咱们就开始做夏款汉服,让游客穿新衣服来看梯田。”三人接过手帕,看着上面的荷花纹,心里满是期待——春天的试运营只是开始,夏天的梯田、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还有更多关于非遗文旅的故事,等着她们慢慢书写。
柳岸里的夏天,蝉鸣把午后的时光拉得悠长。工作室的后院凉棚下,樊赟种的荷花已经开了,粉白色的花瓣浮在水面上,旁边的竹架上挂着刚染好的浅荷色布料,是为“苗汉四季汉服”夏款准备的。阿依带着两位绣娘,提前一周从苗寨赶来,刚放下行李,就拿着荷花纹的苗绣小样凑过来:“你看这荷叶的纹路,我用了苗绣的‘盘线绣’,这样看起来更立体,配你的荷色汉服肯定好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