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的柳岸里,老槐树刚冒出新绿,“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的门口就传来了喜讯——工作室凭借“苗汉四季融合汉服”和“多民族非遗文化周”项目,同时入围了“全国非遗创新奖”和“年度文化传播案例奖”两项国家级奖项。消息传来时,樊赟正忙着给新一批缠花染色,手里的丝线还滴着颜料,就忍不住和倾喃、凰慕抱在一起欢呼。
“咱们得好好准备领奖材料,把这一年的合作故事、手作细节都整理出来。”凰慕最先冷静下来,翻出笔记本开始列清单,“非遗创新奖要突出手艺融合的突破,比如唐卡矿物颜料与缠花的结合;文化传播案例奖要强调多民族参与和大众互动,把校园活动、文化周的照片和反馈都加进去。”倾喃点头,当即就打开电脑整理资料,屏幕上很快铺满了各族匠人合作的照片、孩子们的非遗作品、游客的手写反馈,每一份都透着“轻折柳”的温度。
樊赟则想着要做件“领奖专属汉服”,把入围的两个项目元素都融进去——用“苗汉四季汉服”的浅碧色缎面做衣身,领口绣“文化传播案例奖”的主题纹样,袖口缀“非遗创新奖”对应的唐卡缠花,再让阿依和沙玛阿支远程绣上苗绣蝴蝶和彝绣太阳纹,“要让这件汉服,成为咱们所有合作的见证。”
领奖那天,三人穿着这件融合汉服站在颁奖台上,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发表获奖感言时,樊赟举着话筒说:“这个奖不属于‘轻折柳’,属于每一位参与的民族匠人,属于每一个喜欢非遗的普通人。是大家的热爱,让老手艺有了新生命。”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洛桑师傅的学徒还举着写有“民族同心,手艺长青”的牌子,在台下用力挥舞。
颁奖结束后,不少官方机构主动找上门来,其中市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个特别的邀请:“最近有很多行业群体想办汉服集体婚礼,希望你们能负责策划和妆造,从军人、警察到医护人员,都想在传统文化里,留下最特别的结婚纪念。”三人对视一眼,当即就应了下来——这不仅是对工作室的认可,更是让汉服走进不同群体生活的好机会。
回到柳岸里,三人连夜开会讨论。凰慕把不同群体的需求一一列出:“军人婚礼要突出庄重与家国情怀,警察婚礼要体现责任与守护,医护婚礼可以融入‘仁心’元素,咱们得根据每个群体的特质,设计专属的汉服和流程。”樊赟补充道:“妆造也要贴合主题,比如军婚可以用红色为主色调,配银质的‘守护’纹样缠花;医护婚礼可以加些药草纹样的刺绣,既有特色又有意义。”倾喃则开始画婚礼流程草图,从汉服穿戴仪式到非遗手作环节,每个细节都反复琢磨,“要让新人不仅穿上汉服,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里的浪漫。”
工作室的灯光亮到深夜,窗外的老槐树枝桠在月光下轻轻晃动,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汉服婚礼季”祝福。三人知道,奖项只是新的起点,接下来的婚礼策划,会是更大的挑战,也会是让汉服与不同群体产生联结的新机遇,而“轻折柳”的故事,正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展开。
三月底,“轻折柳”接到了第一场汉服集体婚礼的委托——为十对军人新人策划婚礼,地点定在市国防教育基地,要求融入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元素。接到需求那天,三人特意去基地走访,看着训练场上的迷彩服、墙上的强军标语,心里渐渐有了思路。
“军婚的汉服,要大气又庄重。”樊赟拿着设计稿,在纸上勾勒出婚服的轮廓,“新郎用红色直裾,衣襟绣金色的‘长城纹’,象征守护;新娘用正红色齐胸襦裙,裙摆绣‘祥云绕军徽’纹样,再配个银质的‘同心结’缠花发簪,既有传统美,又有军人特色。”倾喃则忙着设计婚礼流程,在传统“三书六礼”的基础上,加入了“国防承诺”环节——新人一起触摸国防教育基地的纪念石,宣读“执手并肩,共守家国”的誓词,“要让这场婚礼,成为新人对国家、对彼此的双重承诺。”
为了让婚服更贴合军人的气质,樊赟还特意联系了阿依,让她带着绣娘们用“盘金绣”绣长城纹——金线在红布上穿梭,绣出的长城轮廓挺拔有力,像真的矗立在衣襟上。沙玛阿支也寄来了彝绣的“同心结”纹样,说要缝在婚服的袖口,“彝家的同心结代表永不分离,送给军人新人最合适。”
婚礼前一周,新人陆续来工作室试穿婚服、确定妆造。有位新郎是边防军人,皮肤晒得黝黑,穿上红色直裾后,眼神里多了几分温柔:“没想到穿汉服也能这么英气,等婚礼结束,我要把这套婚服带回边防,让战友们也看看咱们的传统文化。”新娘眼眶红红的,握着樊赟的手说:“谢谢你,让我嫁给了爱情,也嫁给了家国。”
婚礼当天,国防教育基地被装点得格外喜庆——红色的灯笼挂在训练场四周,传统的“喜”字与军人的肩章纹样贴在一起,十对新人穿着定制汉服,并肩走过铺着红地毯的“同心桥”。樊赟和团队忙着给新人补妆,倾喃则在一旁引导流程,凰慕拿着相机,记录下新人交换缠花发簪、宣读誓词的每个瞬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