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都会把老人们的手作和故事记录下来,整理成“非遗关怀日记”,放在线上平台分享。很多网友看到日记后,都深受感动,有人留言说:“原来非遗还能给人带来这么多温暖,我也想加入志愿者,为老人们做点事。”还有人寄来自己做的手作材料,说要“为非遗关怀出一份力”。
樊赟、倾喃和凰慕看着越来越多人加入“非遗关怀”的队伍,心里满是感慨。倾喃说:“陈奶奶虽然走了,但她的故事就像一束微光,照亮了更多人,也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不只是手艺,更是能温暖人心的力量。”樊赟点头,看着工作室窗边那只竹编蝴蝶,轻声说:“这就是陈奶奶留给我们的礼物,也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三月的柳岸里,桃花终于开了,粉白色的花瓣铺满了小院的青石板路,国风养老院的“银发非遗手作工作室”也迎来了新的热闹——德国养老院的负责人带着两位德国老人,专程来中国交流,想亲眼看看“非遗关怀活动”,还想和老人们一起做手作。
接待那天,樊赟、倾喃和凰慕带着德国客人参观了工作室。当看到展示区里陈奶奶的竹编蝴蝶和照片时,德国养老院的负责人停下脚步,听三人讲了陈奶奶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他感慨地说,“我们德国的养老院也有很多老人,他们也渴望被陪伴、被关注,你们的‘非遗关怀活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也想把这样的活动带回德国。”
两位德国老人对竹编和漆器格外感兴趣。程师傅教他们编简单的竹编蝴蝶,德国老人学得很认真,虽然手指不灵活,编得有些歪歪扭扭,但还是很开心:“中国的竹编太神奇了,一根小小的竹子,能变成这么好看的蝴蝶。”郑师傅则教他们在小木片上涂漆,德国老人用漆料画了一朵郁金香,说要送给中国的老人们:“郁金香是德国的国花,希望你们喜欢。”
交流期间,三人还带着德国客人去了开展“非遗关怀活动”的医院。看到志愿者们教老人们做手作,老人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德国客人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这样的场景太美好了,我们要把这些照片带回德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非遗关怀。”有位德国老人还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教一位中国老人做德国传统的布艺小挂件,两位老人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手作,很快就熟悉起来,脸上都带着温暖的笑容。
临走前,德国养老院的负责人和三人约定,要一起开展“跨国非遗关怀计划”——双方定期分享“非遗关怀”的经验,互相寄老人们的手作,还通过视频连线,让两国的老人一起做手作、分享故事。“我们要让非遗关怀跨越国界,让更多老人感受到温暖,”他握着樊赟的手说,“就像你们说的,手作能连接人心,非遗能传递美好。”
送走德国客人后,三人坐在柳岸里的小院里,看着满院的桃花,还有工作室里两国老人一起做的手作,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凰慕说:“咱们的‘非遗关怀’从一个病房,走到了更多医院,现在又要走向国外,这都是陈奶奶给我们的力量。”倾喃点头:“以后我们还要把‘非遗关怀’做得更细,比如根据老人们的爱好,设计不同的手作项目,让每个老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樊赟望着窗外那只挂在窗边的竹编蝴蝶,风一吹,蝴蝶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她的目光。她轻声说:“陈奶奶肯定在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把非遗的温暖传递到更远的地方。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只要我们心怀热爱,带着这份温暖继续走下去,就一定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美好,让更多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桃花还在静静绽放,小院里的笑声渐渐响起——老人们在工作室里编竹编,孩子们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联盟的年轻团队在筹备新的“非遗关怀”活动。“轻折柳”的故事,还在这片充满爱的土地上继续书写,而那份因陈奶奶而起的温暖,会像春日的桃花一样,开遍更多角落,也像那只竹编蝴蝶一样,带着非遗的微光,飞向更远的未来。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