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叙言用长镜头记录下这一幕,从磨坊的老木门开始,慢慢推进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最后定格在王大爷满足的笑脸上。樊赟则采访了帮忙的村民:“为什么愿意帮王大爷?”村民们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而且王大爷家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能帮上忙,心里也踏实。”这些朴素的话,道出了乡村里最真挚的互助情,也成了纪录片里最动人的细节。
六月的骄阳晒得地面发烫,纪录片的拍摄却进入了关键期——六人要趁着暑假,拍摄“孩子们与老兵的对话”,让“传承”的主题更鲜明。在清溪村的文化广场上,十几个孩子围坐在周奶奶、赵爷爷身边,手里拿着笔记本,准备提问。
第一个提问的是之前参加研学活动的小男孩,他拿着笔记本,认真地问:“周奶奶,当年您送鸡毛信,跑丢了鞋子,疼不疼呀?”周奶奶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疼啊,但一想到能把情报送到,就忘了疼。现在你们不用跑着送情报,能坐在教室里读书,一定要好好学,将来用知识保护国家。”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奶奶的话认真记在笔记本上。
陆则赶紧用摄像机捕捉这个瞬间——孩子低头写字的认真模样,周奶奶温柔的眼神,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画面格外温馨。倾喃则录下两人的对话,孩子稚嫩的声音和老人温润的回答,成了纪录片里最治愈的片段。拍摄间隙,孩子们还为老兵们表演了节目,唱着《我和我的祖国》,老兵们跟着节奏拍手,眼里满是欣慰。
在望谷村,凰慕和沈亦舟则拍摄了“孩子们学唱抗战歌谣”的场景。刘奶奶坐在老梨树下,教孩子们唱当年的歌谣:“送郎去当兵,叮嘱郎安心,守好咱家国,早日传佳音。”孩子们跟着学唱,虽然有些字咬不清楚,却唱得格外认真。沈亦舟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刘奶奶的嘴型跟着歌词动,孩子们仰着头,眼神跟着老人,老梨树的叶子在一旁轻轻晃动,像在为他们伴奏。
凰慕则录下歌谣的声音,还特意采访了学唱的小女孩:“为什么喜欢这首歌?”小女孩说:“这首歌里有刘奶奶的故事,我想学会了,唱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知道当年的阿姨们有多勇敢。”这些话,让凰慕心里一暖,也更加确定,纪录片要把“传承”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温叙言和樊赟则忙着拍摄“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在赵爷爷的家里,赵爷爷拿出珍藏的急救包,里面的纱布已经泛黄,剪刀也生了锈,却依旧被老人保存得很好。“这把剪刀,当年救过一个伤员的命,”赵爷爷拿着剪刀,眼里满是回忆,“伤员的腿被炮弹炸伤,我用这把剪刀剪开他的裤子,给他包扎,后来他还来看过我,说要不是这把剪刀,他的腿就保不住了。”
温叙言用特写镜头记录下剪刀的细节——生锈的刀刃上还能看到当年的痕迹,手柄被磨得光滑。樊赟则录下赵爷爷的话,还有剪刀开合的“咔嚓”声:“这些老物件是历史的见证,我们要通过镜头,让它们‘开口说话’,告诉观众当年的故事。”拍摄结束后,赵爷爷把急救包交给樊赟:“你们好好拍,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物件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沉甸甸的家国心。”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