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高鉴依旧雷打不动地在小院中完成了晨练。冰冷的井水刺激着皮肤,也让他的思维愈发清晰。今日的目标明确:采购归家所需的礼品,并做好明日清晨启程的一切准备。
他换上一身略显朴素的青色圆领袍,刻意收敛了气息。银钱早已备好,他需要挑选一些能体现心意又不至于太过扎眼的礼物。
大兴城的东市依旧喧嚣。高鉴穿行于人流之中,先去了药行和书肆,仔细挑选,将给母亲准备的辽东野山参、滋补药材,给堂妹的诗文集和绢花头饰,以及给族中长辈的糕点、笔墨、鲁缟等主要物品购置妥当,吩咐店家稍后送至国子监舍区。
完成这些,他心下稍安,正盘算着再去选些精细点心,忽闻前方一阵轻微的骚动。只见两骑骏马并辔缓行而来,马上的骑士并未着显眼官服,但衣料考究,气度不凡,周围行人纷纷下意识地避让。高鉴抬眼望去,心中猛地一凛——竟是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二人!
他下意识地想侧身避开,但对方目光已然扫来。李建成依旧是那副温润如玉的模样,嘴角含笑;旁边的李世民则目光锐利,似乎对市井百态充满了探究的兴趣。更让高鉴心惊的是,二人竟径直向他走来。
避无可避,高鉴只得稳住心神,立于道旁,微微垂首,执礼甚恭。
李建成勒住马缰,笑容和煦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可是国子监的高贤弟?昨日舍弟元吉年少无知,在乐游原冲撞了贤弟与赵贤弟,我兄弟二人听闻后,深感不安。今日巧遇,正欲寻贤弟致歉,万望海涵。”
李世民也在马上拱手,语气爽朗却真诚:“四弟性子急躁,多有得罪。我等已责罚于他,还望高兄勿要放在心上。”
高鉴心中剧震,瞬间明了——定是李秀宁将昨日之事告知了两位兄长,或许还加上了对他才情的几分赞许。他立刻躬身回礼,态度谦逊:“二位公子言重了!昨日之事纯属意外,吾与赵兄亦有不当之处,岂敢劳烦二位公子亲自致歉?折煞我了。”
李建成下马,亲手扶起高鉴,温言道:“贤弟宽宏大量,建成感佩。家父在外,元吉之过,我等兄长有管教不严之责。”他话锋一转,顺势发出邀请,“今日偶遇,亦是缘分。我等正欲寻处用些午膳,不知高贤弟可愿赏光,容我兄弟二人稍作弥补,也算为你归程饯行?”
李世民也下了马,目光中带着明显的兴趣看向高鉴。
高鉴心念电转。对方姿态放得如此之低,显然不只是替弟弟道歉那么简单,招揽之意已十分明显。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近距离观察未来大唐的核心人物,了解其态度,对自己未来的抉择至关重要。
他不再推辞,拱手道:“二位公子盛情,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三人于是就近选了一家看起来颇为雅致清净的酒楼“望云楼”,上了二楼临窗的雅间。
席间,李建成举止得体,谈吐风雅,先是再次为李元吉之事致歉,随后话题便转向经史文章、诗词风物,言语间对高鉴的家世渊源和在国子监的表现(尤其是与徐文远博士的对答)似乎颇为知晓,赞许之余,不断暗示以高鉴之才,将来必有大用,不应局限于经卷之中。
“高贤弟出自渤海高氏,诗礼传家,又兼文武之才,实乃国家栋梁。”李建成举杯示意,语气恳切,“如今圣人虽励精图治,然天下事繁,正需贤弟这般年轻才俊为国效力。他日若有所需,或可来李府一叙,家父求贤若渴,定能予贤弟施展抱负之机。”话语虽含蓄,但招揽之意已昭然若揭。
而李世民则依旧更侧重于实务。他对高鉴在算学课上提出的运粮思路表现出极大兴趣。
“高兄昨日所言‘精细规划,择优选路’,世民深以为然。”李世民目光灼灼,“用兵之道,亦在于算。粮秣、兵力、路程、天时,皆需精密算计,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高兄之才,用于经世济国,方为正道。留在太原,或随军历练,或许更能一展所长。”他的话语更直接,也更具有针对性,仿佛已将高鉴视为可用的实务干才。
高侃能清晰地感受到兄弟二人风格的差异与共同的招揽目的。他心中了然,李秀宁的“美言”和昨日课堂上的表现,确实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他应对得极为谨慎,既表达了对二位公子看重和李公(渊)敬仰,又谦虚地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仍需砥砺学问,将对方的招揽巧妙地暂时搁置,未做明确回应,但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他言语得体,态度不卑不亢,既感激对方的歉意和赏识,又保持着士子的矜持与独立,让李氏兄弟更是高看一眼。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建成见招揽之事不宜操之过急,便不再多言,只是笑道:“高贤弟明日还要赶路,我等就不多叨扰了。期待假后归来,你我还能常在京师相聚论学。”
李世民也起身,这次他递过来的是一枚更显精致的玉符,上面似乎还刻有细微的纹路:“高兄归途迢迢,山高水长。若遇难处,可凭此物至沿途任何有此‘李’字徽记的商铺或驿馆求助,我李家子弟必当尽力。”这份礼物比之前设想得更重,代表的能量也更大。
高鉴心中波澜起伏,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与惶恐,郑重接过玉符:“二位公子厚爱,在下…愧不敢当!此番情谊,高鉴铭记于心。”他深深一揖。
三人下楼,在酒楼门前作别。高鉴躬身相送,直到李氏兄弟的马蹄声远去,才直起身子。他低头看了看手中那枚触手温润却分量沉重的玉符,眼神复杂。这份“歉意”和招揽,既是护身符,也可能是一道未来的枷锁,更是将他更深地卷入了李唐家族的视野之中。
他深吸一口气,将玉符小心贴身收好。此刻不是深思的时候,他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要办。
转身再次汇入东市的人流,他很快找到了几家有名的点心铺子,精心挑选了几样便于携带又颇具京城特色的糕饼蜜饯,仔细包好。
提着这些满载心意的礼物,高鉴最后回望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东市。与李氏兄弟的这次会面,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也彻底打乱了他原有的计划。前路似乎多了一层迷雾,但也仿佛透出了些许不同的微光。
他不再多想,提着采购好的礼品,步伐沉稳地向着小院的方向走去。明日,他将踏上东归之路,而这条路的尽头,似乎已不再是单纯的家乡,而是充满了更多未知与可能性的未来。
喜欢山河鉴:隋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山河鉴:隋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