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三十分,城市的霓虹初上,与天边最后一抹残霞争夺着天空的主导权。市一中高三教学楼如同一个巨大的、嗡嗡作响的蜂巢,每一扇窗户都透出炽白的光,将莘莘学子的身影投射在夜幕上。
高三(七)班教室。
空气里混杂着油墨、纸张、粉笔灰,还有隐约的汗水和零食味道,构成了一种独属于备考季的、焦灼而沉闷的气息。沙沙的写字声,哗啦的翻书声,以及压抑着的、偶尔爆发的哈欠声,是这里的主旋律。
“辰哥,我完了,这次是真完了。”
王硕,因其圆润的体型和乐观的性格被尊称为“王胖子”,此刻正一脸生无可恋地瘫在课桌上,肉乎乎的脸颊紧贴着冰凉的桌面,仿佛这样就能从牛顿和莱布尼兹那里汲取一丝凉意。“这微积分,它不是数学,是玄学!是出题老师用来筛选人类和天外来客的终极武器!”
他的同桌,林辰,正惬意地靠在椅背上,手机藏在立起的数学课本后面,屏幕上是某个单机小游戏的像素画面。听到抱怨,他眼皮都没抬一下,手指灵活地操作着,懒洋洋地开口,声音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清朗和漫不经心:
“胖子,格局,注意格局。你想想,出题老师绞尽脑汁,熬夜秃头,就为了编出这些难倒众生的题目,图啥?不就图那点微薄的成就感和养家糊口的工资吗?你用你的‘不会’,成全了他的KPI,保障了他家的柴米油盐,这是何等伟大的奉献精神,简直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
“滚蛋!”王胖子笑骂着,直起身作势要捶他,“你这张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
林辰灵活地后仰躲开,脸上挂着那种有点欠揍、但又让人生不起气来的笑容。他长得不错,眉眼清俊,是那种放在人群里会很显眼的男生,只是这份俊朗常常被他那副“万事不关心”的懒散姿态掩盖。只有极细心的人,或许能从他偶尔掠过的、过于清明的眼神里,捕捉到一丝与他外在表现不符的敏锐。
他用这种插科打诨,作为自己对抗无处不在的、对未来的细微焦虑以及过于敏感观察力所带来的信息过载的最佳屏障。
他的目光,像一部不受控制的高精度雷达,习惯性地在全场扫描。分析着前排学霸眉头紧锁是卡在了哪道题,判断着后排那对偷偷传纸条的小情侣进行到哪一步,最后,像被磁石吸引,总会不经意地停留在前排靠窗的那个位置上。
叶知秋。
全校公认的校花,成绩稳居年级前三,气质清冷得像初冬落在松枝上的新雪。她似乎自带一个无形的静默力场,将周遭一切的嘈杂都隔绝开来。此刻,她正微微侧着头,专注地看着摊在桌面上的书。柔顺的黑发从她肩头滑落,侧脸的线条在灯光下精致得有些不真实。
林辰的视线在她手边的书籍上停顿了一下。不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也不是任何常见的教辅,而是一本看起来相当专业的《异常频率与空间共振理论浅析》。书页边缘已经有些磨损,显然被频繁翻阅。她的笔记本摊开着,上面不是公式和单词,而是一些手绘的、类似复杂声波和奇异几何结构的草图。
“别看了辰哥,”王胖子凑过来,贱兮兮地压低声音,“叶大校花那是天上的嫦娥,咱们是地里的猹,隔着一个银河系呢。你看她那书,是我等凡人能看懂的吗?人家研究的是宇宙奥秘,咱们研究的是晚饭吃啥。”
林辰收回目光,拿起手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胡说,我这是在观察人类样本,为我的社会学论文《论学霸与学渣的物种隔离及共存可能性》收集素材。你看,叶知秋同学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美丽的智慧’,而你呢,王硕同学,则生动展示了‘质朴的快乐’。”
“你才质朴!你全家都质朴!”
上课铃尖锐地响起,如同一声令下,教室迅速从课间的躁动重新归于压抑的安静。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如同春蚕啃食桑叶。
最初的十几分钟风平浪静。林辰打完一局游戏,百无聊赖地切换到了电子书界面。王胖子继续跟微积分较劲,抓耳挠腮。叶知秋则保持着她那近乎雕塑般的专注,时而翻阅那本理论书,时而在草图上添上几笔。
然后,那声音就毫无预兆地、强硬地插了进来——
叮铃铃——叮铃铃——
不是任何智能手机的铃声,也不是学校的上下课铃。这是老式转盘电话的铃声,声音尖锐、急促,带着一种属于上个世纪的、陈旧的穿透力,异常顽固地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回荡。
大部分同学只是茫然地抬起头,四下张望了一下,脸上带着“这声音有点怪”的困惑,嘟囔着“谁的手机铃声这么复古”、“真吵”,便又习以为常地低下头,重新沉浸回自己的习题世界。仿佛这铃声虽然突兀,但仍在他们可理解的“日常噪音”范畴内,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合理化”了。
讲台上的语文老师,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女性,也只是推了推眼镜,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扫视一圈,语气带着一丝不悦:“同学们,手机尽量都调成静音,不要影响他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当深渊回响时,我在对校花说烂话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当深渊回响时,我在对校花说烂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