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生平年表(1236-1295)
一、早期经历(1236-1265)
1236年:出生于蒙古八邻部,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剌从成吉思汗征战,父晓古台随旭烈兀西征。
1253年(17岁):随旭烈兀西征波斯,担任怯薛(护卫军)。在征战中展现军事才能,深受旭烈兀赏识。
1264年(28岁):受旭烈兀派遣,赴大汗廷奏事。因应对机敏被忽必烈留用,任中书左丞相。
二、南征灭宋(1266-1279)
1274年(38岁):正月,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总领襄阳行省军务。七月,于大都陛辞,忽必烈谕示「曹彬不杀」之训。九月,率军20万自襄阳水陆并进,连破郢州、沙洋、新城。十二月,智取阳逻堡,巧渡长江,鄂州守将张晏然降。
1275年(39岁):二月,丁家洲之战大败宋军13万,贾似道溃逃。三月,建康不战而降。七月,受封行中书省右丞相。十一月,分兵三路直指南宋都城临安。
1276年(40岁)正月,进驻临安东北皋亭山,宋恭帝赵?奉传国玺降。二月,禁止军士入临安城,保护宋室宗庙陵寝。五月,押送宋皇室北归,获封同知枢密院事。
1277-1279年:持续平定江南反抗势力,完成全国统一。
三、北御诸王(1280-1289)
1281年(45岁):任北京(今内蒙古宁城)留守,防御东北诸王。
1287年(51岁):乃颜叛乱于东北,伯颜随忽必烈亲征。 献疑兵之计,亲率精锐冲击敌阵,大破叛军。
1289年(53岁):击败叛王哈丹,平定辽东。
四、晚年岁月(1290-1295)
1290年(54岁):任知枢密院事,总领全国军务。
1292年(56岁):率军出镇漠北,防御海都等西北叛王。
1293年(57岁):于怯绿连河大败叛军,建立和林至谦州粮道。
1294年(58岁):忽必烈驾崩,伯颜总领百官执丧礼。拥立铁穆耳即位,挫败晋王甘麻刺夺位图谋。任太傅、知枢密院事,获赐「开府仪同三司」。
1295年(59岁):正月病逝于大都,追封淮安王,谥号「忠武」。
五、历史评价
军事成就:
灭宋主要统帅,实现全国统一
创造「大军雷震,金鼓弗闻」的闪电战术
北御诸王未尝败绩
政治品格:
终身谨慎,「将校有功者,自佩银樏饮之」
廉洁自守,「平宋还,唯衣被而已」
文武兼资,主持编纂《至元新格》
后世影响:
元武宗时追封淮王,与木华黎、博尔术等并称开国十大功臣
其军事思想载入《武经总要》
序章:大都受命
公元1274年(至元十一年)深秋,大都(今北京)皇宫笼罩在肃穆之中。忽必烈在大明殿召见中书左丞相伯颜。47岁的伯颜身着质孙服,腰束玉带,步入殿内时带来一股大漠风尘的气息。
“朕委卿以大事,”忽必烈将镶金虎符郑重交到伯颜手中,“望卿体朕此心,以曹彬为法,毋使朕陷于杀伐之名。”这番话在朝堂上引起细微骚动。曹彬是北宋初年平定南唐时“不妄杀一人”的名将,皇帝以此相期,显然意在既要取得江南,又要收服民心。
伯颜俯身接符时,脑海中闪过三十年戎马生涯。他出身巴邻氏,祖父阿拉黑、祖叔父纳牙阿都是成吉思汗的开国元勋。十五岁起,他就在伊利汗国效力,直到至元初年作为使臣来到大都。忽必烈慧眼识才,将他留在身边。短短十年间,他参与平定窝阔台后王海都之乱,在征讨诸王昔里吉时屡建奇功,从一名侍卫长升至中书左丞相。
此刻他手中握着二十万大军的统帅权,肩负着完成大元统一的使命。殿外秋叶飘零,他却感到胸中热血沸腾。
第一章:汉水扬鞭
深秋的襄阳城头,蒙古狼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伯颜抚摸着垛口上被投石机砸出的裂痕,六年来宋军坚守的痕迹犹在眼前。副帅阿术指着汉水对岸若隐若现的郢州城堞:“宋人以为长江天堑不可逾越,却不知汉水才是命门。”
史天泽率着新附的水师将领吕文焕登上城楼。这位曾经的南宋京西安抚副使,如今穿着元朝官服,手指在羊皮地图上划过:“张世杰在郢州集结战船三百艘,两岸堡垒二十余座,强攻恐损兵折将。”
伯颜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地图角落的黄家湾堡。忽然召来降将王文焕:“听闻你曾任郢州巡检,可知此堡虚实?”
王文焕的指尖在黄家湾西侧停留:“此处有古沟渠通藤湖,宽仅丈余,但若清淤拓宽,可容蒙冲舰通过。”
当夜,元军大帐烛火通明。阿术拍案反对:“大军深入陌生水道,若遭伏击,必将全军覆没!”伯颜解下佩剑置于地图之上:“昔年兀良合台自大理出奇兵,方有今日之势。用兵之道,正在于险中求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历史奇人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