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范生平年表
1238年 出生 生于易州定兴(今河北保定定兴),字仲畴,为张柔第九子。
1256年左右 初显才干 兄张弘略任顺天路总管,张弘范代理其职,严格整顿军纪,革除蒙古兵扰民之风。
1260年 任职御用局 忽必烈即位,授御用局总管。
1262年 征讨李璮 任行军总管,随亲王合必赤赴济南讨伐叛将李璮,立下战功。
1264年 任顺天路总管 至元元年,授顺天路管民总管。次年移守大名。
1269-1271年 参与襄樊之战 以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参与围攻襄樊,献围城打援、先破樊城之策,为主帅采纳。
1274年 渡江攻宋 随丞相伯颜攻宋,为前锋,长驱至建康(今南京)。
1275-1276年 屡建战功 在江东多次击败宋军,因功改亳州万户,赐名(意为勇士)。
1278年 授都元帅 任蒙古汉军都元帅,进军闽广,追击南宋残余势力。
1278年底 俘文天祥 于广东海丰五坡岭俘获南宋丞相文天祥。
1279年 崖山海战 于崖山(今广东新会南) 大败宋军,南宋灭亡。勒石纪功而还(注:此勒石后世多有解读,需在小说正文中客观描述)。
1280年 病逝 回大都后不久病逝,享年四十三岁。
追封 身后哀荣 初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略。后多次加赠追封,至淮阳王,谥献武。
第一回 将门虎子生异象 河朔大地育奇才
元太宗十年(1238年)春,易州定兴一带正值桃花盛开。张府内外却无暇欣赏这春日美景,上上下下忙作一团。家主张柔在庭院中来回踱步,这位四十九岁的河朔豪雄,此刻眉宇间满是期待与焦虑。
是夜三更,张柔方才朦胧睡去。忽见一只白额猛虎踞于庭前石阶之上,目光如电,周身散发着凛然之气。那猛虎仰天长啸,声震四野,惊得张柔猛然醒来。恰在此时,内室帘幕掀动,稳婆快步来报:恭喜大帅,夫人生了,是位公子!
张柔整衣起身,但见东方既白,朝霞满天。他大步走向内室,心中暗忖:此子降生,天现异象,莫非我张家要出个擎天栋梁?
这个在虎啸声中降临人世的婴孩,便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张弘范,字仲畴。
张府乃河朔望族,张柔更是名震一方的豪杰。他早年曾任金朝将领,后归顺蒙古,官至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镇守一方。府邸虽不尚奢华,却自有一股威严气象。门前石狮巍然,院中兵器林立,往来之人多是军中将领、幕府谋士。
张弘范在兄弟中排行第九,虽非嫡长,却最得张柔喜爱。三岁那年,张柔大宴宾客,将弘范抱于膝上。有客奉承道:九公子眉目清朗,他日必成大器。张柔抚须微笑:我儿生于乱世,但望他能文能武,不负张家门风。
在这样一个崇尚武勇的将门之中,张弘范自幼便与众兄长一同习武。五岁始学骑射,七岁便能开三石弓。府中老将见他天资聪颖,都乐意指点。一日,张柔巡视校场,见年仅八岁的弘范正在练习马槊,虽力道不足,招式却已有模有样,不禁暗自点头。
张柔虽是武将,却深知乱世之中,单凭武勇难成大事。他广纳贤士,幕中聚集了不少文人雅士。其中最为着名的,当属大儒郝经。
这年冬日,张柔特意请来郝经,郑重相托:先生学问渊博,望能教导犬子,使他知书达理,明晓大义。
郝经见张弘范虽年仅十岁,却已显露出不凡气度:身姿挺拔,目光炯炯,行礼时从容不迫。老先生心中欢喜,当即应允。
从此,张弘范开始了文武兼修的日子。清晨闻鸡起舞,练习骑射;日间随郝经读经诵史;晚间还要温习兵法。郝经教学严谨,不仅讲授儒家经典,更常与他谈论天下大势。
仲畴可知,如今天下三分,金室南迁,蒙古崛起,大宋偏安?郝经展开地图,耐心讲解,我等身处乱世,更须知兴替、明得失。
张弘范天资聪颖,往往能举一反三。一次读《史记》,至韩信拜将一节,他忽然发问:先生,韩信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事。为将者,是否都需能屈能伸?
郝经欣然答道:善哉此问!为将者,既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武,也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
春去秋来,张弘范渐渐长大。他身长七尺,面如冠玉,长须拂胸,既有儒雅之气,又不失武将威仪。更难得的是,他善于马槊,能力挽强弓,在诸子中最为出众。
这年重阳,张柔召集诸子在校场比试。只见张弘范纵马驰骋,马槊翻飞,接连挑落三个箭靶。观者无不喝彩。更令人称奇的是,比试之后,他即席赋诗一首:
少年意气贯长虹,马踏秋风试剑锋。
他日若遂凌云志,定教四海仰雄风。
诗虽稚嫩,气魄已现。张柔大喜,当晚特命弘范陪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历史奇人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