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还没亮透,程立秋就醒了。
不是被冻醒,而是被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计划充盈着大脑,自然而然地清醒。
身边的魏红还蜷缩着睡着,呼吸均匀,脸上似乎带着一丝久违的安稳。
程立秋轻轻起身,尽量不惊动她。
他走到墙角,看了看晾在木板上的三张松鼠皮。
经过一夜,皮子已经有些发硬,毛色灰亮,保存得相当完整。这都是钱啊。
灶坑里的火早已熄灭,屋里依旧冰冷。
程立秋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气。
当务之急,除了继续打猎,还要解决取暖问题。
否则,没等攒够钱,人先冻坏了。
他先轻手轻脚地出门,在附近捡了些干柴火回来,重新生起了火。
虽然只是简单的灶坑,但跳跃的火焰很快驱散了屋里的部分寒意,也带来了光亮。
烧上热水,程立秋拿出昨天剩下的松鼠肉和野菜,打算热一热当早饭。
然后,他坐在火边,开始捣鼓他的“金蛟弓”和弹丸。
昨天的实战让他意识到,用随手捡的石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严重影响射击的精准度。
必须制作标准化的泥丸。
和魏红一起吃了顿热乎的早饭(有肉渣的野菜汤),程立秋开始行动。
他先在屋子附近挖了些粘性比较好的黄泥,加水反复揉搓,直到变得均匀细腻有韧性。
然后,他像小时候玩泥巴一样,将泥团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再用手掐成一个个大小几乎一致的小剂子,最后放在手心,仔细地搓成一颗颗圆润的泥球。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
魏红也过来帮忙,夫妻俩一边搓着泥丸,一边说着话,气氛倒是难得的温馨。
“立秋,这泥蛋蛋真能比石子好用?”
“嗯,重量差不多,形状一样,打出去飞得稳,指哪打哪。”
程立秋解释道,“等晾干了,硬度也够,不比石子差多少。”
搓了足足上百颗泥丸,整齐地摆在一块破木板上,放在灶坑边利用余热烘烤。
这样能干得快些。
趁着晾泥丸的功夫,程立秋又对“金蛟弓”做了一些微调。
调整了皮筋的固定点,让两边拉力更均衡。
又将弹弓握把处用破布细细缠绕,增加握持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接近中午,泥丸烤得半干,虽然还没完全坚硬,但已经可以使用。
程立秋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效果。
他让魏红留在家里继续收拾屋子,顺便照看泥丸和皮子,自己则带着改良后的金蛟弓和一小袋泥丸,再次进山。
这次,他目标明确,直接前往昨天发现松鼠巢穴较多的那片橡树林。
找到一棵视野不错的大树作为掩护,他并没有急于寻找松鼠,而是先进行适应性练习。
他在十米外的一棵树上,用木炭画了几个小圆圈作为靶子。
深吸一口气,装上一颗灰黑色的泥丸。
拉弓,感受着皮筋传来的均匀拉力,瞄准。
泥丸的形状规则,重心稳定,握感比石子好太多。
嗖!
啪!
泥丸精准地命中靶心位置,虽然没能嵌入树干,但也打掉了一小块树皮!
好!
程立秋精神大振!
又连续试了几发,除了有一发因为手抖稍微偏出,其余几发都密集地打在靶心周围!
有效!
标准化弹丸的效果立竿见影!
信心倍增的程立秋正式开始狩猎。
他如同一个老练的猎人,在林间悄无声息地移动,目光锐利地扫过树梢、枝干和地面。
很快,他发现了目标。
一只红松鼠正在一棵矮灌木上啃食某种野果。
距离约十五米。
程立秋稳住呼吸,缓缓举弓。
泥丸的规则让他对弹道更有把握。
计算好提前量,在红松鼠抬头张望的瞬间,松开了皮兜!
灰影一闪!
噗!
一声轻微的闷响!
红松鼠应声从灌木上栽落,四肢抽搐了几下,便不动了。
一击毙命!
程立秋快步上前,捡起猎物。
泥丸正中头部!
威力虽然不如石子暴烈,但精准度的提升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他心中狂喜,但脸上依旧保持冷静。
迅速处理了猎物,将皮毛小心收起,肉块单独放好。
有了称手的“弹药”,程立秋的效率大大提高。
他不再轻易出手,而是精心挑选角度和时机,力求一击必中。
整个下午,他如同一个幽灵,游荡在这片属于松鼠的领地里。
泥丸破空的声音不时响起,伴随着偶尔的命中闷响和松鼠短促的惨叫。
他的收获也在不断增加。
第二只,第三只……
到太阳西斜时,他带来的一个小布袋里,已经装了五张完整的松鼠皮和五块处理好的松鼠肉。
泥丸消耗了三十多颗,命中率接近六成,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效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