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重伤垂死”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通过孟良精心编织的情报网络,迅速而又“自然”地传遍了河北西路,并不可避免地,落入了辽军斥候的耳中。
一时间,西路宋军上下,更是人心惶惶。本就因老令公殉国而士气低落的军队,听闻新任主帅也命不久矣,更是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各军寨防守虽然依旧按照杨延昭之前的严令执行,但那种死气沉沉的氛围,却难以掩盖。
与此同时,辽军大营内,耶律斜轸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先是狂喜,随即又陷入了深深的疑虑。
“杨延昭……真的快死了?”耶律斜轸抚摸着下巴,眼神闪烁。他对那个在陈家谷外如同疯虎般冲击自己军阵的年轻宋将印象深刻,那份悍勇与决绝,绝非寻常之辈。“消息来源可靠吗?”
“回大帅,多方印证,应当无误。”一名负责情报的将领回道,“天波府内线传出消息,杨延昭确实呕血不止,御医多次出入,柴氏终日以泪洗面。宋军各寨士气低落,防务虽在,却无甚生气。”
耶律斜轸沉吟不语。他本性谨慎,尤其是刚刚在杨业手上吃过亏(虽胜却损失不小),对杨家将更添几分忌惮。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通报,南朝皇帝派来的“劳军使者”到了——这其实是宋辽双方在非正式交战状态下,一种互相试探、传递信息的渠道。
耶律斜轸心中一动,立刻召见。
那使者是个文官,面对耶律斜轸这等凶名在外的辽将,战战兢兢,言语间不免透露出对西路军现状的忧虑,尤其是对杨延昭病情的惋惜(这倒是真情实感),并隐晦地表达了朝廷希望稳定当前战线,不欲再启大规模战端的意愿。
这番表现,更加佐证了杨延昭病危、宋军西路虚弱的消息。
使者退下后,耶律斜轸帐下众将纷纷请战。
“大帅!机不可失啊!杨业已死,杨延昭将亡,宋军西路群龙无首,正是我大军一举踏平河北,直捣汴京的大好时机!”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耶律斜轸被说得心动,但他依旧保持着最后的警惕。他决定,再进行一次试探。
他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偏师,由麾下勇将萧挞凛率领,进攻宋军西路防线上一处名为“黑松口”的中等营寨。此处并非战略要地,守军约两千,若能轻易攻下,则证明宋军确实外强中干;若遭遇顽强抵抗,则需从长计议。
然而,耶律斜轸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一切动向,甚至那支偏师的主将、兵力、进攻目标,都早已被杨延昭重新组建、并配备了简易“测距杆”和更高效通讯方式的斥候网络,清晰地呈报到了杨延昭的病榻前。
“黑松口……萧挞凛……五千人……”杨延昭靠坐在床上,看着地图,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冰冷的笑意。他熟知历史,知道这个萧挞凛在未来澶渊之盟前,是宋军极大的威胁,乃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很好。”他轻声道,“就拿他,来祭旗。”
他立刻下达了一连串极其隐秘的命令:
命令黑松口守将,许败不许胜,稍作抵抗后,便“仓皇”弃寨而逃,但要做得逼真,留下部分辎重,做出溃败假象。
命令焦赞率领已经初具规模的“跳荡营”八百精锐,以及杨洪率领的一千龙神卫骑兵,连夜秘密运动至黑松口侧翼的一处名为“落鹰涧”的险要之地,多备弓弩、滚木礌石,偃旗息鼓,严密隐蔽。
命令其他各寨守军,加强戒备,但绝不可出兵救援,要给辽军造成宋军已无力他顾、各自为战的印象。
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张开。
第二日,萧挞凛率五千辽军,气势汹汹地扑向黑松口。果然,守军的抵抗比他预想的还要微弱,仅仅两个时辰,寨墙上便竖起了白旗,宋军“溃散”而逃。
萧挞凛志得意满,挥军入寨,发现寨中果然遗留了不少粮草军械,更是深信宋军已不堪一击。他一面派人向耶律斜轸报捷,一面下令在寨中稍作休整,准备继续向下一个目标进军。
就在辽军放松警惕,埋锅造饭,人马喧嚣之时——
“咚!咚!咚!”
低沉而威严的战鼓声,突然从落鹰涧方向响起!如同死神的丧钟!
紧接着,无数箭矢如同暴雨般从两侧山崖上倾泻而下!滚木礌石轰隆隆砸下!正在休息的辽军猝不及防,瞬间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有埋伏!结阵!结阵!”萧挞凛又惊又怒,大声呼喝。
然而,已经晚了!
“杀!!!”
焦赞一马当先,如同猛虎下山,率领八百跳荡营精锐,直接从辽军阵列最混乱的地方插了进去!这些被焦赞用近乎残酷的方法训练出来的悍卒,个个如同嗜血的野兽,刀法狠辣,配合默契,专挑辽军的军官和旗帜下手!
与此同时,杨洪率领的一千龙神卫骑兵,如同钢铁洪流,从侧翼猛地撞入了试图结阵的辽军之中!马蹄践踏,长枪突刺,瞬间将辽军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