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决断如同战鼓擂响,晋国这台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先轸与魏犨从全军中遴选出最精锐的战车五百乘,悍勇骑士三千,人人轻装简从,只携带十日干粮,如同一柄淬炼已久的匕首,悄无声息地脱离主力,借着地形掩护,以惊人的速度向南然后向西迂回,他们的目标并非烽火连天的商丘,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楚国腹地!
与此同时,狐偃、胥臣率领一支偏师,大张旗鼓地杀向曹国。曹共公闻讯大惊失色,他昔日曾因好奇偷看重耳骈肋(肋骨相连)而羞辱对方,深知晋侯绝不会轻饶他。曹国城小兵弱,只能紧闭城门,一边艰难抵抗,一边疯狂地向楚国和周边国家求救。狐偃此举,完美地吸引了中原诸国的注意力,掩盖了先轸那支奇兵的真正动向。
先轸率领的奇兵,进行了一场春秋史上罕见的大纵深迂回穿插。他们避开大道和主要城邑,昼伏夜出,如幽灵般穿行在山林河谷之间。沿途偶尔遭遇小股楚军或地方守备,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不留活口,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行动的隐蔽性。
历经近十日的艰苦奔袭,这支军队人困马乏,但斗志却愈发高昂。终于,他们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楚国北部边境的重镇——陉隰(约在今河南郾城县南)附近。
陉隰并非楚国核心腹地,但也是其北方屏障,囤积有一定粮草,且地理位置重要。此地守军万万没想到,远在宋国鏖战的楚国大军背后,会突然杀出一支强大的晋军精锐!当先轸的战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城头守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晋军!是晋军!”惊恐的呼喊声瞬间撕裂了边境的宁静。
先轸毫不迟疑,立刻下令发动猛攻。魏犨身先士卒,咆哮着冲向城门。晋军士卒虽然疲惫,但深知身处绝地,唯有死战方能求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楚国防备松懈,守军惊慌失措,几乎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不过半日,陉隰城便告易主。晋军缴获了大量粮草辎重,极大地补充了消耗。
先轸攻占陉隰后,并未固守。他的目的不是占领一城一地,而是制造最大的恐慌。他派出数十支轻骑小队,像泼水一样四散开来,在楚国北部地区纵火焚毁粮仓、袭击巡逻队、散布谣言,甚至有一支胆大包天的小队一度逼近了汉水,遥望楚国都城郢的方向!
一时间,楚国北部边境烽烟四起,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郢都,飞向远在商丘前线的楚成王。
“报——!晋军袭破陉隰!” “报——!北地多处遇袭,烽火不绝!” “报——!疑似晋军精锐已逼近汉水!”
消息传到郢都,留守的楚国大臣们目瞪口呆,乱作一团。郢都城内人心惶惶,流言四起,仿佛晋军下一秒就要兵临城下。
而当快马将这些惊天噩耗送到商丘城外的楚军大营时,带来的震撼更是无以复加。楚成王正在督促斗椒发动又一波攻势,闻听此报,先是愕然,随即暴怒,一把掀翻了面前的案几!
“重耳!安敢如此!安敢如此!”他咆哮着,脸色铁青。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晋军竟然有如此胆魄,敢深入楚国境内!
令尹子文相对冷静,但眉头也紧紧锁死:“大王息怒!晋军此举,意在调动我军。其兵力必不多,绝无能力威胁郢都,更非欲占我疆土。其唯一目的,便是逼我回师,以解商丘之围!”
“寡人岂能不知!”楚成王怒吼,“然难道就任其在我境内肆虐不成?若北地糜烂,郢都震动,我军心必乱!且……”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若让国人以为寡人无力保护本土,国内那些蛮族部落恐生异动!”
子文沉默了。楚王担心的不仅是军事,更是政治和威望。楚国幅员辽阔,内部族群复杂,统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大的武力和威望。若任由晋军在其腹地捣乱而无所作为,对楚国王权的打击是致命的。
楚军大营内,高级将领们对此产生了严重分歧。
大司马成得臣(字子玉)性情刚猛骄悍,坚决反对回师:“大王!商丘指日可下!岂能因晋军小股骚扰而功亏一篑?请给臣五万精兵,臣必踏平晋国,生擒重耳!”他极力主张继续猛攻,甚至要求分兵北上与晋军决战。
而其他较为谨慎的将领,如蔿贾等人,则支持回师:“子玉将军勇武可嘉,然晋军能千里奔袭,其帅必为良将,其兵必为锐卒。我军若分兵,则商丘宋军得以喘息,恐生变故;若全军回师,则围宋之功尽弃。然两害相权取其轻!本土安危重于一切!必须立刻回师,先肃清境内之敌,稳定人心,再图后举!”
楚成王内心极度挣扎。眼看商丘就要撑不住了,此刻撤军,无异于煮熟的鸭子飞了。但后方的烽火和郢都的恐慌又让他如坐针毡。最终,对本土安全和王权威望的担忧压倒了一切。
他艰难地下令:“传令……解商丘之围,大军……回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