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原野上的血战,已持续了整整一日。夕阳如血,将天地间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悲壮的赤红。晋军的“楔形阵”如同一柄烧红的铁钎,深深刺入楚军的“雁行阵”腹地,但楚军两翼的合拢压力也越来越大,晋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战场中央,尸骸枕藉,断裂的戈矛和倾覆的战车随处可见,汜水为之不流。
赵盾的戎车已被楚军的箭矢射得像刺猬一般,他本人甲胄上也沾染了斑驳的血迹,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死死盯着远处那面飘扬的楚军帅旗。赵穿如同疯虎,率领着最精锐的家兵反复冲杀,试图撕开通往子文最后的防线,但楚军中军精锐拼死抵抗,战线陷入了残酷的胶着。
“司寇!两翼压力太大,前锋伤亡过半,是否暂缓进攻,重整阵型?”一员将领满身是血地跑来禀报,声音带着焦急。
赵盾看着前方如同绞肉机般的战场,又望了望即将沉入地平线的夕阳,他知道,一旦天黑,攻势必然受阻,楚军便能获得喘息之机,届时形势将对劳师远征的晋军极为不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沉闷而巨大的声响从新郑方向传来!紧接着,是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新郑那一直紧闭的、伤痕累累的西门,竟在此时轰然洞开!郑穆公亲自披甲,率领着城中所有还能动弹的守军——包括许多轻伤员和壮丁百姓,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城内汹涌杀出,直扑围攻西门的楚军后背!
“晋军援兵已至!郑国的儿郎们,随寡人杀敌报国!”郑穆公嘶哑的吼声,在这一刻竟充满了力量。
这支生力军(尽管已是疲敝之师)的出现,完全出乎了楚军的预料。围攻西门的楚军瞬间大乱,阵脚被冲散。这股混乱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影响了整个楚军的右翼。
战场态势瞬间逆转!
赵盾眼中精光爆射,岂会错过这天赐良机?他长剑再次扬起,用尽全身力气怒吼:“全军听令!郑军已出!楚军已乱!随我——杀!”
“杀——!”
原本已显疲态的晋军,如同被注入了强心剂,士气暴涨,攻势骤然加强。而楚军右翼的混乱,使得其中军侧翼暴露了出来。赵穿看准机会,率部猛攻其结合部,终于撕开了一个决定性的缺口!
望楼上的子文,看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晋军和从侧后方杀出的郑军,又看了看即将黑透的天空,终于长叹一声。他知道,大势已去。再坚持下去,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鸣金!收兵!”子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沙哑,“各部交替掩护,向南撤退!”
清脆的金钲声在战场上响起,楚军如潮水般开始有序后撤。他们虽败不乱,显示出极高的军事素养,但也无法掩饰这是一场失利的事实。
赵盾没有下令穷追。他深知楚军主力未受重创,夜间追击风险太大,且晋军自身也已到了强弩之末。此战,战略目的已经达到——解了新郑之围,重创了楚军,保住了晋国南疆屏障。
汜水之战,以晋郑联军的惨胜告终。
就在南线血战的同时,胥婴率领的五千晋军轻骑,如同幽灵般疾驰北上,在廧咎如部长老的引导下,直扑部族核心营地。
他们抵达时,正值部族内乱高潮。亲秦派在秦国使者的支持下,正围攻忠于老酋长血脉的部落首领。营地内火光冲天,喊杀声不绝于耳。
胥婴当机立断,不做休整,直接以晋军旗帜为前导,悍然从侧翼杀入战团!晋军骑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远非内乱中的狄人可比。他们的突然出现,如同神兵天降,瞬间冲垮了亲秦派的阵型。
“晋国天兵已到!降者不杀!”胥婴用现学的简单狄语高喊,同时目光锐利地搜索着秦国使者的踪迹。
亲秦派猝不及防,又见晋军旗帜,顿时士气崩溃,四散奔逃。那位秦国使者见势不妙,在几名护卫的保护下试图趁乱溜走,却被胥婴一眼盯上,亲自率队追击,一番激战后,将其生擒活捉。
内乱迅速平定。胥婴扶持年幼的新酋长即位,并以晋国的名义,册封其首领地位,要求廧咎如部重新向晋国称臣纳贡。在展示了晋军的武力并提供了部分粮食援助后,新酋长和部落长老们纷纷表示臣服。
胥婴将擒获的秦使严密看管,随后留下部分兵力帮助稳定局势,自己则带着俘虏和盟约,迅速返回西线复命。北疆的这场潜在危机,被胥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化解,不仅消除了一个隐患,更重新巩固了晋国对北狄部分部落的影响力,斩断了秦国伸向北方的一条触手。
吴国梅里,王宫之内。吴王阖闾与刚刚拜为客卿的伍子胥,正在进行一场决定吴国未来走向的深谈。
“先生,寡人欲强吴伐楚,当从何处着手?”阖闾虚心地问道。
伍子胥目光沉静,显然早已深思熟虑:“大王,楚国之强,积数百年之基业,地大物博,带甲百万。欲破强楚,不可力敌,只可智取,徐徐图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