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ái,洁白。汉乐府诗《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皑皑】形容霜雪洁白。刘歆《遂初赋》:“漂积雪之皑皑兮。”
《白头吟》是汉乐府名篇,据说是卓文君作的。先看下《白头吟》全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话翻译
(我的真心)如山上积雪般纯洁,似云间明月般皎洁。
听说你怀有二心,特来与你断绝情谊。
今日共饮这诀别酒,明日便在沟水边分道扬镳。
我缓步沿御沟而行,沟水如你我般各奔东西。
婚姻悲戚之事本就难免,但女子出嫁何须悲泣?
只愿觅得专一之人,相守到老永不分离。
男女情投意合,如钓竿轻摇鱼尾摆动般自然欢愉!
男子本当重情重义,何须以金钱换取真心?
创作背景
1. 传说与争议:
此诗传统被归为西汉才女卓文君所作。据《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显贵后欲纳妾,卓文君遂作《白头吟》明志,相如读后愧而回心转意。然此说缺乏史料佐证,应为后世附会。
2. 实际来源:
诗歌实为汉乐府民歌,收录于《乐府诗集》,属“相和歌辞·楚调曲”。它反映了汉代社会对爱情忠贞的追求,尤其是女性在情感中的尊严与决绝。
作者介绍
卓文君(传说作者):
西汉蜀郡临邛人,富商卓王孙之女,精通音律、文采斐然。她与司马相如的“夜奔”故事广为流传,成为自由爱情的象征。虽《白头吟》作者存疑,但其形象与诗中“决绝而保有尊严”的女性高度契合。
汉乐府:
作为汉代官方采诗机构,乐府诗多源自民间,语言质朴,主题聚焦社会现实与情感生活。《白头吟》正是此类诗歌的典范,展现了汉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自主意识。
诗歌赏析
核心主题:批判爱情中的背叛,倡导“愿得一心人”的理想,强调婚姻应建立在“意气”(情义)而非“钱刀”(物质)之上。
艺术特色:
开篇以“雪”“月”喻纯洁爱情,与“沟水东西流”的决裂形成对比。
“竹竿”“鱼尾”暗用隐语,隐喻男女欢洽与分离之苦。
语言直白而情感浓烈,展现汉代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附:相关典故延伸
《白头吟》对后世影响深远,如:
1. 唐代李白《白头吟》二首、元代白朴《御沟流水》等皆受其启发。
2. 成语“白头偕老”即化用诗中“白头不相离”之句。
此诗不仅是个体情感的抒发,更是古代女性在婚姻中追求平等与尊严的早期呼声。
我们一起来欣赏唐代李白和元代白朴对汉乐府《白头吟》这一母题的精彩再创作。
一、唐代李白《白头吟二首》
李白的两首《白头吟》并非简单模仿,而是以其豪放飘逸的才情,对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和艺术再创造,诗中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与深刻的心理刻画。
其一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其二
……(此处省略部分诗句)
泪如双泉水,行堕紫罗襟。
五起鸡三唱,清晨《白头吟》。
长吁不整绿云鬓,仰诉青天哀怨深。
城崩杞梁妻,谁道士无心。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枝羞故林。
……(与第一首有重叠,为流传版本差异)
诗文欣赏与解读:
1. 叙事性与戏剧化:
李白将汉乐府的抒情短章扩展为一个完整的叙事诗。他详细描绘了司马相如变心、陈皇后(阿娇)长门买赋作铺垫,再到文君作《白头吟》决绝的整个过程,情节跌宕起伏。
2. 意象的拓展与深化:
核心意象继承:“东流不作西归水”直接化用古辞“沟水东西流”,但意境更为决绝和苍茫。
新增经典意象:
“兔丝”、“女萝”:用两种缠绕共生的植物比喻夫妻关系,本是恩爱象征,但李白反用其意,“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批判力度极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