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北京空气燥热,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公布,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全国各地激荡起层层叠叠的讨论浪潮。从庄严的机关礼堂到喧闹的工厂车间,从田间地头的农家炕头到校园琅琅的读书声旁,关于国家根本大法的讨论,成了全民参与的盛事,将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推向了新的高峰。
第三中学初二(三)班的教室里,气氛同样热烈。班主任老师站在讲台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同学们!这份宪法草案,是我们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保障!它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每一个字,都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他挥舞着手中的草案,“现在,就让我们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畅所欲言!”
讨论立刻像开了闸的洪水。学生们争相举手,稚嫩却认真的声音此起彼伏。
“王老师!我觉得草案里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说得太好了!我爸爸就是工人,他常说当工人就是为国家建设,腰杆子硬!”一个穿着工装裤的男生激动地说。
“还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劳动权,这些都写得清清楚楚!”另一个学生补充道。
话题很快聚焦到经济制度部分。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男生站起来,指着草案念道:“第十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这个,资本家不是剥削阶级吗?为什么还要保护他们的财产?”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困惑和不认同。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这个问题像一根细小的刺,挑动着少年们朴素的阶级感情。
“是啊,王老师,我们学马列主义,不是说生产资料要归无产阶级所有吗?”另一个学生附和道。
王老师显然预料到了这类问题,他推了推眼镜,沉稳地解释:“同学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要发展。我们国家目前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民族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具有革命性的一面,现在也是我们团结的对象。保护他们的合法所有权,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生产,稳定社会,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符合我们国家当前实际情况的政策。大家要理解国家政策的深意,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吕辰作为班级里负责记录的同学,他安静地听着同学们的热烈争论,老师耐心地解释,窗外炽热的阳光,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时代气息的画面。他理解同学们朴素的阶级感情,也明白国家政策的考量。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他拿起笔,在本子上记录下讨论的焦点和同学们的主要观点,作为后续汇总的材料。
这股讨论的热潮,从校园蔓延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临近暑假,西城区共青团委员会发出通知,将召开“中共北京市西城区青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汇报交流会”,邀请辖区内各中学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参加,旨在集中反映青年一代对宪法草案的学习体会和心声。
三中的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经过研究,鉴于吕辰思想成熟、表达清晰,且在之前的五四联欢会上有出色的表现,校领导决定指派他作为三中初二年级的学生代表参加这次重要的汇报会。
任务落在肩上,吕辰利用课余时间,到初二年级各个班级,认真收集、整理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疑问和建议。他将这些纷繁的素材梳理归纳,聚焦在几个核心问题上:青年学生对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对公民权利,特别是受教育权的期待;对经济制度中“保护资本家所有权”条款的普遍困惑与疑虑;以及青年一代如何理解自身在建设祖国中的责任。力求在汇报中既真实反映同学们的普遍心声,又体现出青年积极向上、拥护国家大政方针的整体风貌。
汇报会当天,会场设在区团委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长条会议桌铺着墨绿色的绒布,上面整齐摆放着搪瓷缸和笔记本。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的画像,以及“热烈讨论宪法草案,建设伟大祖国”的红色横幅,气氛庄重热烈。
各校代表陆续入场。吕辰注意到,与会者成分多元,有穿着朴素的工农子弟代表,有干部家庭的子女。在与会者中,吕辰注意到几位衣着明显考究、气质不同的青年,其中就有娄晓娥,后来他才知道,他们是区里特别邀请的、具有代表性的工商界青年子弟。
她今天穿了一件浅色的连衣裙,领口和袖口有精致的蕾丝边,头发用一根淡蓝色的绸带束起,显得格外文静秀气。她坐在靠边的位置,身边是另外三四个同样衣着体面、看起来家境优渥的青年男女。他们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有些游离于主流的群体。
会议开始后,团委的领导对会议讨论范围做了规划,随后是各方青年代表依次发言。工农子弟代表们的发言充满激情,话语铿锵有力,强调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充满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干部子弟的发言则更注重条理和分析,表达了对宪法确立新型国家制度的拥护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