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吕辰又到了学校,这可是听分的日子,这次考试,吕辰可是用了全力,他很想知道考了多少分。
初三三班的布告栏前挤满了人,嗡嗡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吕辰的名字高悬榜首,后面跟着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甚至还有几个鲜红的满分!
这引起的轰动几乎不亚于他当初的“败家”行为。
“我的天!这么多满分,这怎么可能?!”
“吕辰?他天天看课外书,怎么可能?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也太能藏了”
“嘘!小声点!人家看课外书可是老师都允许的,不过,这也太夸张了吧?”
“听说他天天抱着个琵琶,还以为他不务正业呢。”
“俄语也考这么好?广播讲座真那么神?”
班主任拿着成绩单,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讶,眼神复杂难言。这个学生行事特立独行,上课常常看“闲书”。可几次突击检查,发现他确实早已掌握课程内容,甚至能解答超纲难题。如今这成绩,打碎了所有质疑,也印证了老师当初对他“自学能力超强”的判断。
同学们想着吕辰平时的情况,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佩。
吕辰对这个结果很平静,他站在人群外,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榜首自己的名字,心中没有太多狂喜。
开玩笑,要是考不了这成绩才怪呢,如果不是为了给以后的中考“好成绩”铺路,他才不想这么显眼。
没错,他准备去师大附中读高中,他都和娄晓娥约好了高中做同学,但师大附中这种重点中学,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得拿中考成绩这硬实力说话。
但为了保险,吕辰还是狠狠露了一把,到时候万一通过中考还是进不了,凭这好成绩,想必找校长走推荐路子,说不定也有点希望。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成绩打底,他在学业这条“基础战线”上,就赢得了宝贵的自由空间,下学期,他可以更专注于音乐学习了。
他转身离开喧闹的人群,骑着车,今天可得去王澜亭先生家里接受考校。
吕辰将琵琶仔细包裹好背在身后,一手提着一个水桶,里面装着一条岩鲤斑鱼,车头挂着个装着榛蘑和山楂的竹篮,蹬着自行车,径直来到醇亲王府附近那条清幽的老胡同。
推开王先生家略显斑驳的木门,还是那熟悉的沉静气息,小院依旧收拾得纤尘不染,几名年轻人正在写作业,那是先生的孙子们。王澜亭先生坐在暖炉旁,捧着一卷书,听见动静,抬眼望来。
“先生。”吕辰恭敬行礼,将带来的东西放在门边,“快过年了,学生带了点乡野之物,一点心意。这鱼是京郊水库的岩鲤斑,肉质紧实,炖汤极鲜;榛蘑是山里采的,炖鸡炖肉添点山野气;山楂给您消食解腻。”
王澜亭微微颔首,并未多言,只道:“放那儿吧。琴带来了?”
“带来了。”吕辰连忙解下背上的琵琶。
“好。”王澜亭放下书卷,走到屋子中央的琴凳旁坐下,“先说说,这学期都做了什么?指法可曾懈怠?”
吕辰将琵琶置于膝上,调整好坐姿,这才开口:“学生不敢懈怠。每日指法空练与实练,合计不少于两小时。轮指力求均匀快速,弹挑力求清晰有力。视唱练耳每日必做,单音、音程、和弦听辨、节奏和旋律听记皆按先生要求进行。乐理自学了《和声学基础》中调式转换、和弦解决倾向等章节,并研读了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中关于琵琶源流、形制演变及主要流派的论述。”
“嗯。”王澜亭不置可否,只伸手指了指琵琶,“弹。从轮指空弦开始。”
吕辰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右手四指悬于弦上,手腕放松下沉。下一刻,琴声连绵不断地响起,速度稳定,颗粒分明,再无初学时散乱不均的杂音。
王澜亭闭目倾听片刻,微微点头:“比上次强。有耐力了。”他随即睁眼,“现在,弹《工尺谱入门》里那首小曲,慢速,注意每个音的‘弹’‘挑’手型与音色。”
吕辰依言而行,右手食指与拇指交替,动作干净利落,手腕自然带送。简单的旋律虽不宏大,却清晰圆润,带着一种初具雏形的穿透力,少了当初的闷响和杂音。
一曲终了,王澜亭没有评价,开始老校乐理知识,吕辰一一依言作答,王澜亭眼露赞许:“能联系实际音响,还算开窍。那说说琵琶的源流。”
“是。”吕辰精神一振,将《中国音乐史纲》和王澜亭零星指点融会贯通,细讲了琵琶的源流,从“八音”分类中琵琶的归属,到唐代梨园乐工雷海青的传说,再到明清以来不同地域风格的萌芽,虽无高深见解,但脉络清晰,基础扎实,显是下了苦功研读记忆。
王澜亭静静听着,待他说完,才缓缓开口:“源流脉络算你过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琵琶何以能成‘王’?非仅因技法繁复,更因其音域宽广,刚柔并济,既能状金戈铁马之壮烈,又能抒小桥流水之幽情,更能与歌者相和,叙事抒情,无所不能。这‘所以然’,你日后在曲子里慢慢体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