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一首《西塞山怀古》,道尽了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那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一生。他站在家族三代人苦心经营的权力高地上,一举终结三国乱世,建立西晋,开启太康盛世;却又在晚年昏招频出,亲手为西晋的覆灭埋下了定时炸弹,让华夏大地陷入了长达近三百年的黑暗动荡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炎那波澜壮阔又充满争议的人生,看看这位西晋开国皇帝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公元236年,司马炎出生在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的一个顶级豪门世家 —— 司马氏家族。他的祖父司马懿,那可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靠着高平陵之变,一举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开启了司马家族专权的时代。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更是将司马家族的权势推向了巅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司马炎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野心。
20岁出头,当大多数人还在为生计奔波、四处投简历的时候,司马炎就靠着家族的强大背景,轻松当上了魏国的北平亭侯。此后,他在官场一路平步青云,官职不断升迁。263年,魏国灭掉蜀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变成了魏吴对峙。此时,司马昭年事已高,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司马昭原本属意弟弟司马攸,因为司马攸“性孝友,多才艺,清和平允”,口碑极佳。但司马炎在大臣们的支持下,成功逆袭。据说,司马炎的长相颇为奇特,“发委地,手过膝”,头发长到能拖到地上,手臂长过膝盖,在古人看来,这可是帝王之相。就这样,在众多大臣的力挺下,司马炎被司马昭立为世子,成为了司马家族的接班人。
265年,54岁的司马昭中风突然去世,司马炎顺理成章地接掌了大权。随后,在司马炎的精心策划下,一场禅让大戏在洛阳上演。魏国皇帝曹奂被司马炎的势力逼迫,不得不“主动”提出将皇位禅让给司马炎,还一个劲儿地夸赞司马炎“德配天地,震古烁今,天赋异禀”,皇位早就该归他了。司马炎呢,也不客气,先是假惺惺地推辞了一番,然后就“痛哭流涕”、极不情愿地坐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
司马炎称帝后,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要想让西晋长治久安,必须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策略。于是,他开始大展拳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上,他革新制度,推行法治,发布了着名的《泰始律》。这部法律可不得了,它不仅是西晋的基本法典,还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法律系的大学生都得背诵其中的部分内容呢。在经济上,他厉行节俭,恢复生产,实行占田制,让农民可以合法地占有田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人才选拔方面,他继续沿用九品中正制,同时也注重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一时间,西晋朝堂人才济济。
经过司马炎这一番操作,西晋的国力迅速增强,百姓生活逐渐富足,人口也迅速增长了三分之一。在司马炎统治的早期,西晋迎来了短暂的繁荣,史称“太康之治”。这个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西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司马炎并不满足于仅仅建立西晋,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统一天下,结束三国乱世。此时,三国中只剩下东吴还在苟延残喘。东吴皇帝孙皓荒淫残暴,动不动就挖人眼睛、剥人脸皮,搞得民不聊生,尽失人心。司马炎看准了这个时机,于公元279年,力主兵分六路大举进攻吴国。
这一战,西晋军队势如破竹,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突破了东吴的防线。东吴军队根本无力抵抗,几个月后,晋军就攻占了建业(今南京),孙皓被迫投降,东吴宣告灭亡。至此,三国时代彻底结束,西晋实现了全国统一,司马炎也完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大壮举。
统一全国后的司马炎,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尽情享受胜利的果实了。于是,他开始将政事抛诸脑后,天天在皇宫里大摆宴席,吃着各种山珍海味,纵情享乐。他的后宫本来已有三千佳丽,在平定吴国之后,他又将孙皓的数千妃嫔全部纳入宫中,一时间,后宫佳丽多达近万人。这么多妃子,该宠幸谁呢?司马炎想出了一个奇葩的办法,他发明了一种“羊车”,每天坐在由羊牵引的车子上,羊跑到哪个妃子的门口,他晚上就去哪“学外语”。一些懂羊的妃子为了吸引羊车,马上买来食盐洒在门口,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羊车望幸”。这一搞法,差点人为推高了京城的盐价,司马炎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发明家”。
司马炎不仅自己生活奢靡,还带头掀起了一股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他的舅舅王恺跟首富石崇斗富,王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横征暴敛、贪污受贿,弄了不少钱。可令他生气的是,在晋国富豪排行榜上,自己居然还排在石崇后面。司马炎得知后,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帮着舅舅一起斗富。他命人将皇宫中最高大的一颗红珊瑚搬到舅舅家中,试图压过石崇一头。在皇帝的带动下,整个西晋上行下效,大家都拼命搞钱,拼命炫耀,奢侈浪费之风愈演愈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