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的工作室最近飘着股“战战兢兢的干劲”——桌上堆着半人高的民国建筑资料,封面都被翻得卷了边,其中一本《江城老建筑窗棂图鉴》里,她用荧光笔把“民国后期海棠纹”画了个圈,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江屿重点盯防区”;喝空的美式杯在桌角摆了一排,杯壁的咖啡渍干成了褐色的圈,像给杯子戴了串手环;连顾妍送来的饼干都没人动,包装袋敞着口,饼干渣掉得满桌都是,全是林薇改图时无意识蹭掉的。
自打接了许家老宅的合作,她就彻底开启了“乙方冲刺模式”。白天跑图书馆查民国书局的老照片,晚上对着江屿给的现场测量数据改草图,连做梦都在梦见“窗棂纹样”——有次半夜惊醒,她抓起笔就往速写本上画,结果画完一看,把海棠纹画成了“小猫咪爪印”,气得她拍了下自己的脑袋,又熬夜重画。
“第一次方案绝对不能出错!”林薇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还特意穿了件新买的浅蓝色衬衫,领口别着个迷你的“民国书局”小胸针,是她用剩余的树脂边角料做的,针脚有点歪,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约定好的方案讨论会,江屿准时到了工作室。他还是那身浅灰色T恤,只是这次在外面套了件米白色的薄针织衫,袖口挽着,露出一小截冷白的手腕。手里拎着个旧文件夹,里面夹着许家老宅的现场照片,照片边缘被他用透明胶贴了一圈,怕磨坏——林薇偷偷瞥见,连照片背面的备注都写得整整齐齐,“2024.5.10 许家老宅东窗测量:1.2m×0.8m”,字迹瘦而直,像用尺子比着写的。
“江设计师,您坐!”林薇赶紧递上刚泡好的无糖美式,杯壁凝着水珠,她怕凉了,特意用手心焐了会儿,结果送到江屿手里时,自己的手心都出了汗。她打开平板,调出初版插画线稿和故事脚本,语气带着点小紧张,却尽量装作自信:“您看,这是许家老宅三个阶段的插画——书局时期我用了浅棕色,突出木质书架的质感;民居时期加了点暖黄色,像家里的灯光;保护建筑时期用了浅灰色,呼应青砖的颜色。二维码链接的音频,我找了以前住在这里的张奶奶录的,她小时候在书局看过书,讲的故事特别真实!”
江屿接过平板,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没说话,眉头却微不可察地蹙了起来。工作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凤凰木叶子的“沙沙”声,林薇的心“咚咚”跳得像打鼓,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衬衫下摆,连呼吸都放轻了。
过了大概五分钟,江屿终于开口,手指在平板屏幕上点了点,力道不重,却像敲在林薇心上:“这里,历史准确性有问题。”他指着书局时期的窗棂,“你画的是如意纹,这种纹样在民国前期比较常见,而许家老宅建于民国后期,当时更流行海棠纹,纹样的弧度和花瓣数量都不一样。”
林薇脑子“嗡”一下,赶紧抓过旁边的《窗棂图鉴》翻到那一页,果然——自己画的“如意纹”线条更圆润,而“海棠纹”有五片花瓣,边缘带着点小尖,和江屿说的一模一样。她的脸瞬间热了,声音也低了点:“我、我查资料的时候没注意时间差,以为民国时期的纹样都差不多……”
“还有这里。”江屿没停,又指着民居时期的台阶,“台阶高度画成了15厘米,现场测量是12厘米,虽然只差3厘米,但还原历史细节要精准,差一点都会让熟悉这里的老街坊觉得‘不对’。”他把平板还给林薇,又从文件夹里掏出张现场照片,“你对比看看,台阶的宽度和门楣的比例,也需要再核对数据。”
林薇接过照片,看着上面清晰的台阶测量标记,再对比自己的画稿,突然觉得有点挫败——她以为自己已经很认真了,却还是漏了这么多细节。她攥着平板的手指紧了紧,心里有点不服气,想辩解“艺术需要一点朦胧美”,可看着江屿认真的眼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说的没错,这些细节要是错了,不仅不尊重历史,还会让文创失去“真实”的核心。
“我知道了,我这就改!”林薇深吸一口气,掏出速写本,飞快地在上面记着“1. 窗棂改海棠纹;2. 台阶高度12cm;3. 核对门楣比例”,笔尖在纸上蹭得“沙沙”响,像在跟自己较劲。
第二次沟通是一周后,林薇把修改后的插画和音频小样发给了江屿。她特意跑了趟张奶奶家,重新确认了窗棂纹样,还拿着尺子在许家老宅的台阶上量了三遍,确保数据准确。音频更是剪了不下十遍,把张奶奶说的“小时候在书局偷看书被掌柜发现”“住在这里时邻居一起包饺子”的故事都保留了,只删掉了几句无关的闲话。
她信心满满地等着江屿的反馈,结果收到的消息只有一句话:“音频需要再剪,信息冗余。”
林薇有点懵,赶紧给江屿打语音电话,语气带着点委屈:“江设计师,我已经剪过了呀!张奶奶讲的都是跟老宅有关的故事,没有无关的内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暴富的乌龙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暴富的乌龙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