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完,顾妍突然皱起眉头,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说真的,困难还是有的。陈叔的理发店月底就拆,张师傅说他的修鞋摊可能也要搬,我们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要采访、拍照、画画、录音,时间太紧了;而且有些店主可能不愿意讲,觉得‘我们这破店有什么好记的’;还有后期剪辑,我之前只剪过‘老巷声音集’,没剪过带故事的录音,怕搞砸了。”
周浩一直没说话,他刚把相机从包里拿出来——是台老单反,镜头上还贴着胶布,是上次拍展会时摔的,他一直没舍得换。听到顾妍的话,他把相机往桌上一放,镜头对准了那只搪瓷缸:“我负责拍照和老物件拓印。这相机拍老物件最清楚,陈叔的搪瓷缸、张师傅的铜铃,我能拍出上面的每一道痕迹;拓印我也会,小时候跟爷爷学过拓碑,老巷的门楣我都拓过,拓个搪瓷缸肯定没问题。”
“至于店主配合的事,”林薇拿起那只搪瓷缸,指尖蹭过缸沿的豁口,“我们带着诚意去。陈叔已经答应了,张师傅上次刻铜铃时说‘想让修鞋摊被记住’,老周更别说了,他巴不得把染坊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我们不是‘采访’,是‘帮他们留个念想’,他们会愿意的。”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把之前圈仿品的红圈擦掉,重新画了个大大的思维导图:
- 主题:《老巷留声——即将消失的老店铺记忆》
- 分工:
- 林薇:插画主笔+店主采访(负责挖故事、定插画风格)
- 周浩:实景拍摄+老物件拓印(拍店铺细节、拓搪瓷缸/铜铃纹路)
- 顾妍:录音采集+后期剪辑(录店主故事、混老巷背景音)
- 小王:迷你老物件制作(刻铜铃书签、做理发椅小摆件)
- 阿瑶:插画细节绘制(画店主表情、老店铺烟火气)
- 李萌:物料统筹+情绪支持(买采访用的桂花糖、盯进度、陪林薇“散心”)
红笔在白板上划过,留下一道道醒目的痕迹,像老巷的青石板路,虽然弯弯曲曲,却朝着明确的方向。顾妍凑过去,用手指点了点“情绪支持”那栏,笑着说:“李萌这岗位最关键,以后我们谁崩溃了,都找你要糖吃!”
李萌脸更红了,却用力点头:“没问题!我明天就去陈伯的糖水铺买桂花糖,多买几罐,保证大家甜甜蜜蜜搞创作!”
小王已经拿起刻刀,在一块小榆木上刻了起来,嘴里还哼着老周教的染坊小调:“我现在就刻铜铃书签,刻上‘老巷留声’四个字,保证每一个都不一样,像老巷的每间店铺,各有各的故事!”
阿瑶则把画板上溅错的颜料改成了一朵小槐叶,笑着说:“你看,歪打正着!这槐叶画在理发店的窗台上,像老巷的风把树叶吹进去了,更有感觉了!”
林薇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的焦虑像被老巷的风吹散了。她拿起那只搪瓷缸,走到窗边,阳光透过缸口,在地上投出个小小的光圈,像老巷的月亮。她想起昨天陈叔说“做文创要走心”,现在才明白,走心不是喊口号,是带着团队一起,把老巷的故事一笔一笔画出来,一声一声录下来,一件一件刻出来——这些藏在插画里、录音里、小摆件里的心意,才是“小薇文创”最硬的底气,是任何仿品都抄不走的。
“那我们现在就启动?”顾妍拿起录音笔,按了下开关,“咔嚓”一声轻响,像项目启动的号角。
“启动!”林薇点头,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我们先去陈叔的理发店,今天就把他的故事录下来,把理发椅的样子画下来——不能让这些老记忆,跟着店铺一起消失。”
大家收拾东西的声音、笑声、刻刀的“叮叮”声、画笔的“沙沙”声,混着窗外的铜铃声,飘在工作室的晨光里。林薇知道,这个“有声插画书”的项目,会比做丝巾、做盲盒更累,会遇到更多困难,但她一点都不怕——因为她身边有一群愿意跟她一起“为老巷留声”的人,有老巷的故事在心里,有陈叔的搪瓷缸在桌上,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走到门口时,李萌突然从包里掏出块桂花糖,塞到林薇手里:“先吃块甜的,开工!”
林薇剥开糖纸,甜香在嘴里散开,像老巷的甜,像团队的暖,像所有藏在故事里的希望。她攥着糖,和大家一起往老巷深处走,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串连在一起的小脚印,正一步一步,把老巷的记忆,慢慢踩进时光里。
需要我帮你补充林薇和团队第一次去陈叔理发店采访的具体场景吗?比如可以加陈叔拿出珍藏的老理发工具,边演示边说“这把剃刀当年给新郎官刮脸,要顺着胡茬走,不能刮破一点皮”,周浩举着相机拍细节,顾妍的录音笔“沙沙”转着,让项目启动的画面感更足,也让老巷的故事更鲜活。
喜欢暴富的乌龙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暴富的乌龙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