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沙漠像块烧红的铁板,空气都在扭曲,远处的沙丘蒸腾着热浪,仿佛随时会融化。林栋跪在绿洲边缘的胡杨树下,将传感器的新布套往沙地里按,驼毛与椰壳纤维混纺的布料上绣着峰骆驼,驼峰用双层亚麻布填充得鼓鼓囊囊,深褐色的皮毛纹路里嵌着细小的砂砾,在阳光下泛着哑光,像刚从沙海里跋涉归来。
“地表温度52℃,空气湿度8%,”姜小龙举着红外测温仪,防晒面罩上结着层白盐霜,“江学姐说这地方的昼夜温差能到40℃,普通设备晒一天就会死机,咱们的骆驼布套能扛住不?”
林栋拍了拍布套上的驼峰,那里用椰壳纤维压制的硬板支撑着,摸上去带着种干燥的韧感。“薛奶奶用沙漠胡杨树脂浸过的驼毛,抗紫外线是普通布料的四倍,”他指着骆驼的脖颈处,那里绣着个铜铃铛,风一吹就发出“叮铃”声,“王铁匠打的响铜铃,既能驱赶沙鼠啃咬,又能当防风信标——你听这铃声的频率,江慧玲能通过卫星判断风沙等级,超过八级就会自动触发保护模式。”
袁姗姗蹲在旁边,往布套的蹄子缝里塞着什么。她的头巾被汗水浸透,紧贴在额头上,防晒袖套的边缘已经被砂砾磨出了毛边。“这是晒干的肉苁蓉粉末,”她举起一小把灰褐色的粉末,带着股淡淡的药香,“薛奶奶说沙漠的虫子最怕这个,塞在蹄纹里能保两个月不生虫。你看这骆驼的尾巴,我用三股驼毛编的,能扫掉落在布套上的浮沙,省得咱们天天清理。”
远处传来驼队的铜铃声,向导阿不力孜骑着头老骆驼过来,驼铃的叮当声在寂静的沙漠里格外清晰。“你们的布套绣得真像我家的‘老疙瘩’,”他翻身下驼,指着布套上的骆驼图案,“那是头种驼,能在沙海里找到埋在三米深的水源,你们照着它绣,准能在绿洲待住。”
林栋调出布套的设计图,果然与阿不力孜描述的“老疙瘩”一模一样——单峰的弧度、眼角的褶皱、甚至左后蹄的一块白斑,都用不同粗细的线细致绣出。“是江慧玲根据你给的照片建模的,”笑笑着说,“她说动物对同类的形态最敏感,这样能减少野骆驼的冲撞。”
阿不力孜忽然指着布套腹部的透明水袋:“这是啥?”袁姗姗拧开水袋的盖子,里面晃出半袋清水,阳光透过水袋在沙地上投下片小小的光斑。“是储水囊,用沙漠蜥蜴皮鞣制的,”她倒出少许水浇在布套根部,沙粒立刻洇出片深色,“薛奶奶说正午的太阳太毒,每隔两小时就从这里渗水给设备降温,你看水袋的刻度,正好够维持三天。王铁匠在水袋口装了铜阀,江慧玲的程序能自动控制渗水时间,比咱们守着靠谱。”
午后的沙漠突然卷起股黄风,远处的沙丘瞬间被吞没,沙砾打在胡杨树叶上发出“噼啪”声。林栋他们赶紧躲到树干后,看着传感器的布套自动切换模式——骆驼的耳朵突然立起,原本展开的驼峰向内收缩,亚麻布表面的砂砾纹路变得坚硬,形成层致密的防护壳,铜铃铛的响声也变得急促,像在发出警报。
“沙尘暴预警启动了!”姜小龙举着被风沙打得噼啪响的平板,屏幕上的数据流却依旧稳定,“江学姐说这布套的驼峰里有记忆合金片,遇强风会自动折叠,把核心设备裹成个球。你看那几个测温点,红色区域全被驼身挡住了,椰壳纤维的隔热性把热量导到了边缘,核心区温度始终稳定在35℃以下!”
袁姗姗用树枝拨开布套周围的浮沙,发现骆驼的蹄纹绣线都在微微张开。“这是在散热,”她指着蹄子内侧的蜂窝结构,里面填着吸饱水的海绵,“薛奶奶教我在蹄纹里织了层吸水棉,早上灌的冰水现在还没化完,能通过蒸发带走热量。你闻,空气里是不是有股淡淡的薄荷味?那是棉里加了沙漠薄荷的汁液,既能降温又能防蚊虫,刚才有只沙漠蜥蜴爬过来,闻了闻就跑了。”
风沙渐小时,阿不力孜牵着骆驼过来,手里拿着个羊皮袋。“你们的布套真能‘扛’啊,”他抖掉身上的沙,指着布套上依然清晰的骆驼轮廓,“去年科考队的设备被风沙埋了三台,挖出来时屏幕全碎了。你们这布套上的沙,看着就像老骆驼自己抖落的,一点没进里面去。”
他忽然指着布套驼峰上的银色细线:“这是测啥的?”林栋拨动细线,阳光下立刻泛起圈微光:“这是湿度感应丝,藏在驼峰的‘血管’里——你看驼峰的褐色条纹,其实是中空的管线,能收集周围空气的湿度数据。薛奶奶说编的时候要像编箩筐那样走‘螺旋’线,既能储沙又不影响灵敏度,沙粒进去了也能自己漏出来。”
袁姗姗忽然指着布套旁的沙堆:“快看!真的有沙蜥!”几只灰褐色的沙蜥正趴在布套的阴影里,享受着那片因蒸发而形成的凉爽。阿不力孜看得直笑:“这就叫‘借凉’,跟咱们躲在胡杨树下一个道理。你们的布套连沙蜥都招来了,说明它真成了沙漠的一份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m.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