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堡聚将厅全是军械,桌椅板凳全是石头,靠墙的草堆让人休息。
士兵们全在房子里,但也就这住宿条件。
聚将厅西墙根一个石头砌筑的灶火,火堆把石板烧的通红,也算起到暖气的功能。
上面烤着一圈麦饼,还挺香。
卫时觉抬头望一眼,房梁熏的漆黑,墙后房檐下有一排空隙,当做通风孔了。
洪敷教进门后,直接到西边坐灶火旁,脱掉羊皮和靴子,放火堆旁边烤。
卫时觉学他扔掉羊皮袄和皮帽,拖鞋放底部的石头,顿时哈哈大笑,“哎呀,这解乏啊,果然脚热则全身热。”
洪敷教看他随波逐流,很是和气,微笑回应,“脚心涌泉穴,乃肾经起点,肾主气,有温煦血液之效,因此脚不能受凉。”
“洪大人博学,佩服佩服。”
“这算什么博学,一点医经罢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洪某什么都不会,家乡遭难,愧为辽人。”
卫时觉突然从他话里听出一种别扭的论调,“洪大人是山民出身?”
“当然不是,洪某祖籍湖广。”
“那你为何不说愧为明人?”
洪敷教一愣,“这不一样吗?”
卫时觉摇摇头,“也许你觉得一样,我听来不一样,洪大人你是官,无形中透露官场的腐朽认知,会把这种习惯传给百姓。
官场不仅习惯自称楚人、南人、浙人、齐人等,还分县府,王象乾自称新城人,杨涟自称应山人,谁知道他们哪是哪?有什么意义?
关内关外之别更严重,洪大人说自己是辽人,只不过是关外的另一种称呼,百姓说说无所谓,官场之人说出来,格外别扭,人心大患。
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定边迁民,边镇很多南人,但太祖又制定黄册,禁止百姓走动。再一次产生严重的地域隔阂。
成祖之后的君臣,全部在抛弃疆土,奴儿干、大宁、河套、哈密、亦力把里、朵甘、交趾、旧港、琉球等等,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陆地到海洋,大明朝疆土四面收缩,到现在只有明初的四成,这就是地域隔阂的后果。
大明君臣已经习惯固守汉族地盘,导致天下百姓也这么认为,若坚持明初收拢山民、牧民为明人的传统,根本不需要修什么边墙,疆土早扩张到极寒之地。
如此种种,全是固步自封的后果,二百年来的大明君臣,是历朝历代最大的败家子,痴迷内斗、抱残守缺、数典忘祖、恬不知耻。”
洪敷教想不到自己随便一句话,卫时觉给抛出这么大一个论调。
苦涩,心酸,无奈。
“愚民处处,不是谁都有校尉的涵养和见识。”
“胡说八道!”卫时觉严厉反驳,把拿着酒壶进门的罗一贯吓了一跳。
“洪大人,你是官,怎么能怨百姓呢,百姓什么样的认知,完全是官府引导,地域隔阂、华夷大防、抛弃疆土,与百姓有什么关系,你这是栽赃。完全是掌握舆论的士大夫在有意塑造、洗脱罪名,其心可诛。”
洪敷教全身一僵,又大力拍腿,“没错,黄钟大吕,豁然开悟。”
“嗯?”卫时觉眉头一皱,“这不是常识吗?”
洪敷教又被噎了一下,本想告诉点事,也不知如何开口了。
罗一贯趁机把一壶酒放到两人身边的石桌,从石板上拿下两个热乎乎的饼,“两位大人,兵堡简陋,这麦麸饼就是美食,您二位见谅。”
卫时觉刚才一直闻麦香,还以为是面饼呢。
此刻拿饼才看出来,面粉是少数,高粱面、豆粉之外,竟然有四成麦麸。
这是狗食、马料。
“洪大人,前线吃这饼?”
洪敷教顺嘴嘎嘣咬了一口,点点头举杯,“是啊,熊经略功德无量,洪某可不敢贪功。来,喝酒暖暖身子。”
卫时觉脸皮抽搐,问不下去了,咬一口麸糠饼,就着喝一口酒。
感觉刺嗓子,也不知是饼子问题,还是烧酒问题。
罗一贯不会在这里打扰他们,爬犁上还有给士兵带的一点粳米,得去安排入库。
洪敷教喝口酒,一边大口吃,一边顺着话头说道,
“天下万事,不过钱粮二字,朝事艰难,明年就好了,希望朝廷能在五年内控制鞑靼人和建奴,海西女真、科尔沁都得教训一番,重建辽东要吸取教训,这里很难种田,但山货和皮子很值钱,朝廷必须开拓辽东商道。”
卫时觉第二次听‘明年就好’这种论调,冷哼一声道,“洪赞画过于乐观,卫某看不出前线布置有什么问题,但凭感觉还会败。”
洪敷教马上抛出他的暗示,轻飘飘说道,“败不是问题,大明朝败得起,只要能解决朝事,胜败乃兵家常事。”
“咳咳咳~”
卫时觉剧烈咳嗽顺气,吃惊看着他,“败不是问题?已经败二百年了,还要败哪里?洪大人这时候不愧对辽人?”
洪敷教脸色一红,随后又坚定摇头,“钱粮不解决,惭愧没用,收回拳头才能发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621,不一样的大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1621,不一样的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