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展决赛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灯光聚焦在展示台上,每一幅入围作品都承载着年轻艺术家们的梦想与灵魂。林晚星的《星语》被安排在中间偏后的位置,当工作人员将它安置在展示架上时,那片理性与感性交织的蓝色星河,瞬间吸引了不少评委和观众的目光。
林晚星坐在选手休息区,手心微微出汗。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混合着紧张与期待。这是她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完全以“林晚星”的身份,展示自己的作品。
不经意间,她的目光扫过观众席。在并不靠前、但视野极佳的位置,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江辰坐在那里。
他没有像其他观众那样交头接耳,只是安静地坐着,身姿挺拔。他的目光并没有四处游移,而是专注地投向展示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当《星语》被搬上来时,林晚星清晰地看到,他的背脊几不可察地挺直了一些,目光牢牢地锁定了那幅画。
他来了。
他真的来了。
不是在项目汇报会上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也不是在画室里以偶然访客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纯粹的、为她而来的观众身份,坐在了这里。
一股暖流悄然漫过心田,奇异地抚平了她大部分的紧张。
作品展示环节结束后,是评委点评和提问时间。几位德高望重的评委对入围作品进行了专业而犀利的点评。轮到《星语》时,那位曾转发她作品的知名评论家,也是本次评委之一,给予了高度评价,着重肯定了作品中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视觉表现力。
随后,顾言之拿起了话筒。他今天作为特邀评委出席,笑容依旧温文尔雅。
“林晚星小姐的《星语》,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画面中这种秩序与混沌的对抗与融合,理性脉络与感性色彩的交织,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非常可贵的探索精神。我有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经历或思考,催生了这样一幅充满张力的作品?”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隐隐指向了创作的核心动机。
所有的目光,包括摄像机,再次聚焦到林晚星身上。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
她的目光下意识地又瞟向了观众席的那个方向。江辰依旧安静地坐在那里,但在她看过去的瞬间,他微微颔首,眼神沉静而笃定,像无声的鼓励。
林晚星收回目光,看向顾言之,也看向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声音清晰而平稳地响起:
“感谢顾评委的问题。创作《星语》,源于我一段时间以来,对自身所处世界的观察和感受。”她顿了顿,组织着语言,“我们这一代人,生长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逻辑、数据、效率,这些理性的东西构建了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维度。但与此同时,我们内心那些感性的、模糊的、无法被数据量化的情感和梦想,也同样真实而汹涌。”
她的声音逐渐变得坚定,带着一种分享与倾诉的真诚。
“《星语》试图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内在世界。那片破碎又重组的发光体,或许象征着被理性解构后又重新认识的自我;那些流淌的、看似无序的色彩,是内心深处无法被完全规训的情感与渴望。它们彼此碰撞,彼此渗透,最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充满矛盾又拥有无限可能的精神宇宙。”
她的阐述,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人或事,却仿佛一道光,照亮了某些共通的体验。台下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人,都露出了深思和共鸣的神情。
“我认为,”林晚星最后总结道,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飘向那个方向,语气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澈,“真正的成长和创造,或许不在于选择理性或感性的某一端,而在于有勇气让这两个看似对立的世界在自己的内心对话、融合,最终生长出独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星辰。”
话音落下,会场内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顾言之看着她,眼中赞赏更深,微笑着点了点头。
林晚星在掌声中缓缓坐下,感觉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空,但心底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释然。她不仅展示了一幅画,更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完成了一次对自我内心的坦诚剖析和确认。
评委退席评议最终结果。休息间隙,林晚星想去洗手间整理一下仪容。她刚走出休息区,就在走廊拐角,被人轻轻拉住了手腕。
她一惊,回头,对上了江辰深邃的眼眸。
他不知何时离开了观众席,等在这里。走廊光线偏暗,将他轮廓分明的脸庞勾勒得更加立体。他的眼神复杂,里面有未散的震撼,有汹涌的情感,还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明亮。
“你说得很好。”他低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比画本身更好。”
他的评价依旧独特,但林晚星听懂了。他听懂了她的画,更听懂了她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予你星光万丈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予你星光万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