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内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噼啪作响,映得百官脸上的焦虑忽明忽暗。王彦拄着拐杖的手微微发颤,苍老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北狄铁骑骁勇善战,镇北关一破,雁门关、居庸关皆无险可守,不出三日,必至京郊!”
一位武将猛地出列,抱拳朗声道:“臣请战!愿带禁军死守城门!”
“不可!”另一位文臣立刻反驳,“禁军新经整顿,战力不足,若与北狄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依你之见,莫非开城投降不成?”武将怒目而视。
“我并非此意!”文臣涨红了脸,“只是……只是需得从长计议!”
争吵声再次响起,阿菀坐在七皇子身旁的帘后,指尖紧紧攥着衣角。她看向站在殿中的秦风,他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地扫过群臣,显然也在思索对策。
“都静一静!”阿菀的声音透过珠帘传来,清晰而冷静,“北狄来势汹汹,争吵无用。秦风,你来说说,如今京中可调之兵有多少?”
秦风上前一步:“回禀姑娘,禁军可战者不足三万,且多为新兵。倒是靖王殿下生前暗中训练的一支‘影卫’,约有一支人,皆是百战余生的精锐,此刻正在城外待命。”
“影卫?”王彦眼睛一亮,“若有影卫相助,或可一战!”
“五千对十万,仍是悬殊。”阿菀缓缓道,“更何况北狄骑兵机动性极强,我们守得住一时,守不住一世。”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地图上的云安城:“云安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囤积了足够的粮草。依我看,不如暂避锋芒,护送陛下前往云安城,留一部分兵力在此牵制北狄,待寻得援军,再图反攻。”
“不可!”王彦立刻反对,“京城乃国之根本,若陛下弃城而走,民心必乱!”
“民心在于安稳,而非一座空城。”阿菀语气坚定,“若京城被破,玉石俱焚,留着这座城又有何用?”
群臣陷入沉默,显然在权衡利弊。七皇子坐在龙椅上,小手紧紧抓着扶手,突然开口道:“我听阿菀姐姐的。”
稚嫩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群臣皆是一愣,随即纷纷躬身:“臣等遵旨。”
计策既定,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秦风亲自率领影卫护送七皇子和苏婉前往云安城,王彦则留守京城,联合几位老臣安抚百姓,同时组织兵力,准备拖延北狄的进攻。
阿菀站在城楼上,看着载着七皇子的马车消失在路的尽头,心里五味杂陈。她没有随驾前往云安城,而是选择留下来——这里需要有人主持大局,而她,不能让王彦等老臣独自面对。
“照顾好自己。”秦风临行前的话仿佛还在耳边,他塞给她的那把匕首,此刻正贴着她的肌肤,传来安心的温度。
三日后,北狄的先头部队抵达京郊。黑压压的骑兵像潮水般涌来,马蹄声震得地动山摇,城楼上的士兵脸色发白,握着弓箭的手微微发抖。
“放箭!”阿菀站在垛口边,声音清亮。
箭雨如蝗,射向冲锋的骑兵,却被他们身上的铠甲弹开,收效甚微。北狄骑兵很快冲到城下,开始架设云梯。
“倒油!”
滚烫的热油顺着城墙浇下,惨叫声此起彼伏,云梯上的北狄士兵纷纷坠落。但他们悍不畏死,很快又有新的士兵补上,像蚂蚁一样往上爬。
阿菀握紧手里的匕首,看着城下浴血的士兵,看着身边须发皆白却依旧挥剑指挥的王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守住!一定要守住!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日,城楼下的尸体堆积如山,护城河被染成了红色。北狄暂时撤退时,城楼上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每个人都浑身是血,累得瘫倒在地。
阿菀靠在城墙上,喉咙干得发疼。王彦走过来,递给她一块干硬的饼:“吃点东西,还有硬仗要打。”
“王太傅,您也吃。”阿菀接过饼,却发现老人的手臂上中了一箭,鲜血浸透了衣袖。
“无妨,小伤。”王彦摆摆手,眼神却有些沉重,“北狄的攻势越来越猛,我们撑不了多久了。”
阿菀的心沉了下去。她知道,王彦说的是实话。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跌跌撞撞地跑上城楼:“报!云安城方向传来消息,说是……说是秦风将军带着影卫回来了!还带来了援军!”
阿菀和王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
“援军?哪里来的援军?”
“说是……是黑风岭的劫匪!”
阿菀愣住了。黑风岭的劫匪?
没过多久,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队伍。为首的是骑着黑马的秦风,他身后跟着一支影卫,而影卫后面,是成千上万穿着布衣、手持刀枪的汉子——正是黑风岭的劫匪!
独眼龙也在其中,他骑着一头壮硕的骆驼,手里挥舞着一柄巨大的鬼头刀,远远就喊:“赵将军的仇,老子今天要跟北狄崽子们算清楚!”
原来秦风护送七皇子到云安城后,得知京城危急,立刻想到了黑风岭的劫匪。这些人本就是被官府逼迫的百姓,又受过靖王恩惠,得知北狄入侵,二话不说就跟着秦风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掌灯宫女:红墙下的烛火照见白骨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掌灯宫女:红墙下的烛火照见白骨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