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那里多久了?是刚刚抵达,还是一路尾随他而来?
林劫立刻启动反制预案。他首先切断了工作站与外界的所有非必要无线连接,仅保留最低限度的、经过多重加密和跳转的监控数据接收通道。他快速检查房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确保没有任何设备在无意中发出可供追踪的射频信号或蓝牙信标。
然后,他调取了预警触发前几分钟的音频监控日志。AI已经标记出了几个可疑的片段:一段是远处传来的、极其短暂的特定频率的警用加密信号握手声;另一段,则是更近处,两个在楼下巷口短暂避雨的行人模糊的对话片段,其中一人似乎低声提到了“锈带”、“交易”和“突击”这几个词。
心脏再次剧烈收缩。网域巡捕不仅出动了无人机,他们甚至可能已经通过某种方式,截获或分析出了与锈带交易相关的零星信息!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确定他的具体位置,但已经将搜索范围大幅缩小到了这个区域。
这只“幽灵”无人机,就是派来确认和锁定的!
不能待在这里了。这个安全屋虽然隐蔽,但一旦被无人机确认热信号或通过其他方式锁定,网域巡捕的行动队可能在几分钟内就会赶到。
林劫没有丝毫犹豫。他以最快的速度,将信号放大器和其他关键设备装入一个防震、防电磁扫描的特制背包。他清理了桌面上所有可能遗留个人痕迹的细微物品,甚至用特制的化学喷雾处理了椅子和键盘可能留下的指纹和皮肤油脂。
他走到窗边,极其小心地掀开厚重窗帘的一角,向外窥视。那只幽灵无人机依然悬浮在原处,如同一个耐心的猎人,冰冷的“眼睛”无声地扫描着整栋大楼。
他需要离开,但不能直接走出去。那无异于自投罗网。
他的目光投向房间另一端,那是一个狭窄的、通向老旧通风管道的检修口。这是他选择这个安全屋的另一个原因——一条鲜为人知的退路。
但在此之前,他需要一点“干扰”。
林劫回到工作站前,接上最后一个有线连接。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再次舞动。这一次,他不是在检查设备,而是在编写一段极具攻击性的代码。目标:街区西南角的一个公共网络交换节点。那是附近大量物联网设备——智能路灯、广告牌、自动售货机——的接入点。
代码编写完成。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执行键。
瞬间,仿佛某种无形的涟漪以那个交换节点为中心扩散开来。窗外,西南方向的整条街道仿佛突然“抽搐”了一下:智能路灯疯狂闪烁,忽明忽暗;巨大的全息广告牌画面扭曲、撕裂,变成毫无意义的色块旋涡;一排自动售货机纷纷失控,胡乱吐出商品,发出刺耳的故障警报声。
这突发的混乱立刻吸引了那只幽灵无人机的注意。它的传感器阵列本能地转向了骚乱发生的方向,试图分析这场意外的根源——是系统故障?还是人为干扰?
就在这宝贵的、注意力被转移的几秒钟内,林劫猛地推开检修口的盖板,像一道影子般钻入了黑暗狭窄、布满灰尘的通风管道。他凭借着记忆和手机屏幕微弱的光芒,在管道迷宫内快速爬行,向着另一个预定的出口——毗邻公寓楼的一栋废弃商业建筑地下室——前进。
他的心脏在胸腔内狂跳,不仅仅是因为剧烈的运动,更是因为与系统那双无处不在的“眼睛”正面交锋所带来的刺激与恐惧。他能想象到,此刻在网域巡捕的某个指挥中心里,操作员正皱着眉头查看无人机传回的混乱画面,AI正在快速计算概率,试图将这次“故障”与追踪目标的行为模式关联起来。
他成功制造了短暂的混乱,赢得了逃脱的时间。但他深知,这仅仅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一次侥幸的脱身。网域巡捕的“眼睛”绝不会因此闭上。相反,他这次的抵抗,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涟漪扩散开去,只会让系统更加确认他的存在,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他的轮廓。
那双冰冷的、非人的“巡捕之眼”,已经牢牢锁定了他所在的区域。追捕的网,正在悄然收紧。他能够感觉到,那无形的视线穿透了墙壁,穿透了管道,甚至穿透了他的皮肉,落在他那颗因愤怒、悲伤和恐惧而剧烈跳动的心脏上。
这场猫鼠游戏,才刚刚开始。而他,既是那只试图咬破巨网的老鼠,也是那个在黑暗中凝视着系统漏洞的猎人。只是此刻,猎人与猎物的身份,正在模糊的边界上危险地摇摆。逃亡之路,注定将更加艰险。
喜欢代码:烬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代码: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