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眸微察定风波
一连三日,北静王府内院针线房的气氛,都如同这盛夏雷雨前的天气,沉闷、压抑,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凝滞。绣娘们个个噤若寒蝉,连穿针引线都格外小心翼翼,生怕弄出一点多余的声响,触怒了管事柳嫂子那根依旧紧绷的神经。
柳嫂子虽然当众严惩了春纤,稳住了针线房的“规矩”,但心里却并未感到丝毫快意。钱槐那日看似“提醒”实则威胁的嘴脸,不时在她眼前晃动,让她如鲠在喉。春纤被关在后院杂物间,那些精细繁重的活计不得不分给其他绣娘,进度明显慢了下来,尤其是王妃点名要的那批夏日纱帐上的兰草绣样,其他人绣出来的,总是差了几分灵动气韵。柳嫂子烦躁地揉着额角,心里暗骂春纤不争气,又恼恨钱槐多事。
而被囚禁在阴暗杂物间的春纤,这三日如同过了三年。每日只有粗使婆子从门缝里塞进两个冰冷的窝头和一碗不见油花的菜汤。她蜷缩在角落里,听着外面隐约的人声和更鼓,感觉自己像一只被遗弃的旧物。绝望和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一点点侵蚀着她的意志。她摸出袖中那方绣着水鸭的绢子,泪水早已流干,只剩下麻木的刺痛。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念想,是否真的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
归朴堂内,林黛玉的察觉。
这三日,林黛玉并非对府中的暗流毫无察觉。她心思细腻敏感,尤善察言观色。她先是发现近日送来的绣活,尤其是她惯用的帕子、香囊等小件,针脚虽仍工整,但神韵气韵却大不如前,少了春纤手下那份特有的灵秀。继而,她注意到身边的大丫鬟紫鹃和雪雁,偶尔交换眼神时,带着一丝欲言又止的忧虑。
这日午后,黛玉歪在临窗的贵妃榻上小憩,窗外芭蕉叶被晒得有些卷边。她并未睡着,只闭目养神。紫鹃坐在榻边的小杌子上,安静地打着络子。雪雁则轻手轻脚地擦拭着多宝阁上的瓷器。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远处隐约的争执声,似乎是两个婆子在为什么事拌嘴,声音模糊,但“针线房”、“春纤”、“关起来”几个词,却断断续续飘了进来。
黛玉缓缓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并无睡意。她轻声问道:“紫鹃,我恍惚听着,外面像是为了针线房的事争执?春纤那丫头,怎的这几日不见她送绣样来了?”
紫鹃和雪雁交换了一个眼神。紫鹃放下手中的络子,斟酌着词语,轻声回道:“回姑娘,是……是针线房那边出了点小事。” 她深知黛玉心性,不喜搬弄是非,但此事涉及一个丫鬟的前程,她觉得不能隐瞒。
“哦?何事?”黛玉坐起身,接过雪雁递上的温茶,呷了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敷衍的追问。
紫鹃便将自己从各处听来的、拼凑起来的信息,尽量客观地陈述了一遍:“奴婢也是听下头人碎嘴。说是……针线房的绣娘春纤,因着……可能与外院采买上的一个小厮来喜,有些……来往,被柳嬷嬷察觉了。柳嬷嬷动了大气,说他们私相授受,坏了府里规矩,三日前将春纤关了禁闭,还不准她再碰绣活了。” 她顿了顿,补充道,“奴婢打听过,那来喜,是个老实本分的,干活勤快,并无劣迹。春纤那丫头,手艺是顶好的,性子也安静,只是……年纪小,或许有些不妥当地念头。”
黛玉静静地听着,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的瓷杯。她没有立刻说话,目光投向窗外那株有些蔫了的兰花,眼神悠远,仿佛透过眼前的景致,看到了些什么。
私相授受,坏了规矩。这几个字,像细小的针,轻轻刺了她一下。她想起自己初入贾府时的谨小慎微,想起那些看似无意实则苛刻的审视目光,想起“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岁月。那种身处底层、动辄得咎的滋味,她太熟悉了。春纤一个无依无靠的小丫鬟,那份或许刚刚萌芽的、卑微的情愫,在这深宅大院里,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
她又想起春纤的手艺,那纱帐上清雅脱俗的兰草,那帕角栩栩如生的缠枝莲,确实灵气逼人。这样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若因这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过错”就被毁了前程,甚至被逐出府去,未免太过可惜。更何况,柳嫂子此举,恐怕也未必全然出于公心,更多是维护自身权威和针对钱槐的意气之争。这府里的明争暗斗,她虽不愿沾染,却并非一无所知。
良久,黛玉才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如风中絮语:“少年慕艾,本是常情。只要不行差踏错,守好本分,又何须如此苛责。” 她转向紫鹃,问道:“你方才说,那来喜品性如何?”
紫鹃忙道:“奴婢私下问过几个相熟的婆子和小厮,都说来喜是个实诚孩子,干活不惜力,从不多言多语,也从不参与那些赌钱吃酒的勾当。”
黛玉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计较。她不是要纵容仆役违背规矩,只是觉得此事处置过于严苛,有失宽厚。而且,她确实欣赏春纤的才华,不愿见其被埋没。她沉吟片刻,对紫鹃吩咐道:“你私下寻个由头,去跟柳嬷嬷说一声。便说我屋里夏日用的那批纱帐、扇套等物,花样繁琐,非比寻常,还是春纤的手艺合我心意,让她回来当差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潇湘自立传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潇湘自立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