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庆统率鄜延路驻军。
姚古掌管熙河路防务。
王恩节制泾原路兵卒。
这五路军马世代承袭,百年间与西夏血战不休,将士皆百战精锐,实为大宋最强战力。尤其北宋末年,西军已成朝廷唯一可战之师。
然刘延庆所部虽强于寻常禁军,在西军五路中却属末流。种师道秦凤军与种师中环庆军纪律严明,韧性十足,堪称西军翘楚。姚古熙河军与王恩泾原军亦胜于鄜延兵马。
刘延庆虽系将门之后,却贪生畏战,奢靡成性。其虚报四成兵额,五万之数实仅三万。自停西夏战事后,部众操练懈怠,战力渐衰。
然朝廷对此浑然不觉,童贯亦不知情。其举荐刘延庆,只因昔年任西北宣抚使时,唯刘延庆对其逢迎备至,岁岁孝敬,堪称心腹。
童贯盘算:以五万百战西军剿灭万余草寇,当易如反掌。若胜,己有举荐之功;若败,尽可推责于刘延庆。
御座上赵佶颔首道:“童卿所奏甚善,即命刘延庆率鄜延军进剿梁山!”
五日后,鄜延路总管刘延庆接到圣旨,立即调集本部兵马向东进发。
沿途州县供应粮草,大军轻装疾行,二十日内赶了一千二百里路,抵达汴梁城外。
赵佶派童贯出城犒军,同时诏令梁山周边州府驻军及船只尽数集结济州,归刘延庆节制。
刘延庆率部抵达济州时,当地已聚集官军三四万、民夫数万。加上鄜延路三万精兵,总兵力超过十万。
望着城外浩浩荡荡的军阵,刘延庆捋须笑道:梁山贼寇大半已受招安,余部不过一两万残寇。朝廷调我五万西军征讨已是小题大做,何必再动用济州驻军?
言语间既显露出统率十万大军的得意,又暗含对济州官军分功的不满。
济州太守张叔夜劝道:刘总管明鉴,梁山贼寇非比寻常。先前高太尉、童枢密使统兵二十三万征讨,皆铩羽而归。如今虽招安了宋江等人,但那柴皓能聚众抗命,必有非凡之处,还望总管慎之。
刘延庆闻言冷笑:童枢密使在西北战无不胜,怎会在梁山失利?分明是你们这些内地官军不堪用!就凭我这几万西军,不用济州一兵一卒也能踏平梁山,擒杀柴皓!
张叔夜不敢再言童贯败绩,只得叹道:朝廷既命我等配合,自有深意,总管切莫轻敌。
副将王渊也劝谏:常言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梁山连败官军,必有过人之处,我军当谨慎行事。
见心腹爱将开口,刘延庆这才颔首,心里却不以为然:既是圣意,便令济州官军分驻左右两翼及后军。命王渊率一万精兵为先锋,本总管亲统四万西军为中军,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进剿梁山!
这番部署倒也稳妥:以骁将王渊为先锋既保前路无虞,又让嫡系部队掌握主攻;令济州官军拱卫侧翼后路,既可策应中军,又不致分薄战功。
在刘延庆看来,此番征剿实乃牛刀杀鸡。数万西军携十万之众,旌旗蔽日,声势浩大。莫说区区草寇,便是正规敌军见了也要胆寒。
刘延庆这番排兵布阵,已是给足了梁山柴皓面子。
至于那号称八百里的梁山水泊?
这位西北出身的将领平生所见河流屈指可数,此刻脑中完全勾勒不出水泊景象,只当是个稍大的湖泊罢了。
待大军压境,若贼寇敢在岸边迎战,正好一举歼灭。若龟缩不出,便率众乘船直捣梁山老巢。手握十余万雄兵,投鞭足以断流,岂会被区区水泊阻隔?
济州太守张叔夜见状暗自摇头,只得密令官军严加戒备,又暗中多征调些船只备用。
与此同时,柴皓早获知刘延庆率军来犯的消息,朗声对众将道:刘延庆已至济州,正领着十余万大军杀奔梁山而来——正是我新梁山扬威之时!
闻听朝廷十余万大军来剿,柴皓与梁山众将非但不惧,反倒跃跃欲试。自梁山整军以来,将士们日日操练月余,就等着朝廷派兵来犯。此战若能重创官军,新梁山的威名必将震慑四方!
惧意?绝无可能!
虽说梁山仅有两万兵马,但个个骁勇善战。反观官军大半是民夫与羸弱厢军,真正能战的不过刘延庆所率三万西军。以两万对三万,兼占地利之便,众将自然胸有成竹。
更何况西军威名远播,若能击败鄜延路这支劲旅,柴皓与梁山的威名必将响彻寰宇,叫朝廷再不敢小觑!
西北多旱少涝,想必鄜延路军马不识水性。若刘延庆敢进水泊,定叫他尝尝梁山水寨的厉害!
这回怕又要让兄弟们见笑,头功还得归我们水军。阮氏三雄搓着手笑道。先前大败高俅童贯,正是水军建了头功。
不料柴皓摆手道:刘延庆乃西军五路统帅中最无能之辈,还不配脏了我梁山的水——此战我们要拒敌于水泊之外!
柴皓豪迈道:“要让朝廷明白,我梁山不仅水战所向披靡,即便与西军正面交锋,亦能大获全胜!”
此言一出,众将皆露惊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