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秋风,带着塞外独有的凛冽与苍茫,卷着尚未散尽的硝烟,掠过连绵起伏的黑山。那山岩黝黑如铁,在残阳下勾勒出狰狞的轮廓,仿佛是大地皲裂的伤口。风穿过山谷,呜咽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刚刚落幕的战事,又像是在预告着即将到来的厮杀。风势渐猛,掠过脚下无垠的沃野,成熟的谷物早已在战乱中倒伏,只剩下枯黄的秸秆在风中瑟缩,将公孙渊开城归降的消息,顺着风的轨迹,传遍了北疆的每一寸土地。
襄平城外,一道高坡拔地而起,恰好能俯瞰整座城池与远方的地平线。徐荣勒马立于坡顶,胯下的战马通体乌黑,唯有四蹄雪白,此刻正不安地刨着蹄子,喷着响鼻,似乎也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战意。徐荣身披玄铁重铠,铠甲上还残留着些许暗红的血渍,那是平定辽东诸郡时留下的印记。他面容冷峻,剑眉如墨,深邃的眼眸望向北方,目光锐利如鹰隼,仿佛能穿透千里之外的草原与尘雾。
身后,是整肃待发的大军。密密麻麻的士兵列成整齐的方阵,甲胄在残阳的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宛如一片移动的钢铁森林。长矛如林,直指天际;旌旗如云,猎猎作响,“徐”字大旗在风中舒展,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士兵们个个神情肃穆,紧握手中兵器,呼吸之间带着沉稳的节律,没有丝毫喧哗。经历了辽东之战的淬炼,这支军队早已褪去了浮躁,多了几分铁血与坚韧,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刃,随时准备斩向敌人。
“将军,公孙渊已率文武百官出城归降,辽东诸郡尽数平定!”一名传令兵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连日来的征战,让所有人都身心俱疲,但胜利的喜悦与即将到来的新任务,又让他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徐荣微微颔首,语气平淡无波:“知晓了。传我将令,留下三千兵力驻守襄平,安抚百姓,清点府库,其余各部,即刻整理行装,准备北上。”
“北上?”传令兵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高声应道,“末将遵令!”
待传令兵退去,身旁的管亥忍不住上前一步,抱拳问道:“将军,辽东刚定,将士们尚未休整,为何急于北上?难道不若稍作停留,待补给充足、士气恢复后再行出兵?”
管亥身形魁梧,面容刚毅,一双虎目炯炯有神。他跟随徐荣多年,深知其用兵之道,但此次如此急切,还是让他有些不解。
徐荣转头看向管亥,目光中带着一丝赞许,随即沉声道:“管亥将军有所不知,此次平定辽东,不过是第一步。公孙渊据守辽东多年,一直与乌桓部落暗通款曲,互为犄角。如今公孙氏降伏,乌桓没了牵制,便成了北疆唯一的隐患。若给他们喘息之机,待其整合各部,日后再想平定,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他顿了顿,抬手望向北方,语气凝重:“兵法有云,兵贵神速。乌桓各部素来一盘散沙,如今公孙渊这棵大树一倒,他们必然人心惶惶。此时挥师北上,正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若拖延日久,等他们反应过来,或是结盟,或是远遁,我军再想寻战,便难上加难了。”
管亥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将军高见!末将愚钝,未能深思。”
“你我同袍,无需多礼。”徐荣摆了摆手,随即提高音量,对着身后的传令官朗声道,“传令三军:粮草辎重紧随其后,由步兵一部护送;轻骑先行,务必昼夜兼程,探查乌桓各部动向;其余步兵主力随后跟进,不得有误!目标——乌桓,一举破之!”
“诺!”传令官高声应和,声音穿透了阵列,传遍了整个军营。
军令既下,原本肃静的大军瞬间动了起来。士兵们有条不紊地收拾行囊,检查兵器甲胄,马蹄声、甲叶碰撞声、兵器摩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激昂的出征乐章。不多时,先锋轻骑便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军营,朝着北方疾驰而去,扬起漫天尘土。紧随其后的,是浩浩荡荡的步兵主力,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气势如虹,仿佛能撼动山岳。
徐荣望着大军出征的背影,再次勒紧缰绳,胯下战马会意,发出一声长嘶,随即迈开步伐,朝着北方追去。残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身后的土地上,宛如一尊守护北疆的战神。
大军北上的途中,所经之处,皆是乌桓散部的聚居地。这些散部势力薄弱,素来依附强者而生。此前公孙渊在辽东时,他们尚能借助其势力苟安,如今公孙氏降伏,徐荣大军又旌旗蔽日、鼓声震天,一路势如破竹,这些散部哪里还敢抵抗?
当先锋轻骑的身影出现在地平线尽头时,乌桓散部的族人便已惊慌失措。他们纷纷冲出帐篷,望着那遮天蔽日的旌旗和疾驰而来的骑兵,脸上满是恐惧。老人抱着孩子,妇女收拾着为数不多的家当,青壮年则牵着牛羊,向着漠北深处仓皇后撤。他们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只想着尽快避开大军的锋芒,保住性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