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神》
洞庭风云、章丘雹事。
王筠苍紧了紧官袍,眉头紧锁,凝视着洞庭湖上翻涌的雾气。
他本是山东章丘的铁骨硬汉,如今调任湖广按察使。
江南这湿闷的水汽,堵在他胸口,令他憋闷难受。
“大人,有船靠近!”艄公的高喊打破了寂静。
一叶扁舟,如利刃般劈开雾幕,船头站着个青衫男子,身材高挑,发髻仅用竹簪随意束起。
怀中稳稳抱着朱红漆盒,盒上金漆绘制的天师印,在雾中闪着神秘微光。
“敢问可是王按察使?天师算准贵人今日途经,特命小道迎接。”
男子声音清越,如钟磬之声。
王筠苍心中一震。
此次他微服出行,并未惊动楚地官吏,龙虎山张天师竟能未卜先知?
再看那男子,眉眼深邃如洞庭湖水,腰间五帝钱随波起伏,叮咚作响。
王筠苍随青衫人,沿蜿蜒山路拾级而上,山势愈发险峻,云雾间琉璃瓦檐若隐若现。
忽然,两尊青石獬豸蹲踞在山门处,角上沾着新鲜的露水。
“大人,小心脚下。”青衫人适时地搀扶。
王筠苍惊觉自己正踩在薄云上,脚下是千丈悬崖,云雾中,金鳞鲤鱼逆流游动,如梦似幻。
走进正殿,香烟袅袅,一位鹤氅广袖的天师缓缓转身。
王筠苍见那道人,须发皆白,双目却如幼童般澄澈。
其拂尘轻轻一摆,殿中青铜巨鼎,燃起幽蓝火苗。
“贵客远来,贫道备下素筵。”天师话音刚落,十二童子便捧玉盘鱼贯而入。
盘中的松茸带着晨露,琼浆在琉璃盏中,泛着七彩光晕。
酒过三巡,青衫人凑近天师低语。
王筠苍瞥见其袖口,有雷部将帅令旗的暗纹,心中顿生诧异。
“王大人可认得此人?”天师微笑着,指向青衫人。
话音刚落,青衫人周身腾起青焰,隐现龙鳞纹路,瞬间化作威风凛凛的金甲神将。
眉心,嵌着玄冰印记,寒气逼人。
“小神李左车,见过王大人。”神将开口,殿外惊雷炸响。
王筠苍手中的酒盏掉落,心中惊骇不已,这不正是章丘城隍庙里,供奉的雹神模样?
“小神此来,为明日章丘雨雹之事。
玉帝敕令,辰时布云,巳时降雹,未时方休。”
李左车指尖轻叩案几,每响一声,王筠苍的心尖便一颤。
王筠苍霍然起身,官袍扫落玉筷。
章丘有他的八十老母,城外有千亩良田,若遭雹灾,百姓将无以为生。
“天师明鉴!下官愿以十年阳寿相抵,只求改变降雹安排,莫伤章丘百姓。”王筠苍撩袍跪倒。
“胡闹!雷霆雨露皆天恩,岂同儿戏?”天师拂尘一扫,王筠苍便无法再跪下去。
李左车望着渐起的乌云,金甲渗着寒气道:“若山谷多降,田地少降,或可两全。”
“不可!雹数乃司雨龙王亲点。”天师脸色一变,说道。
“求天师开恩!”王筠苍心急如焚,以头撞地,官帽上的珊瑚顶子溅起火星。
殿内陷入沉默,王筠苍的后背被冷汗湿透,紧盯着天师的云纹皂靴,上面沾着龙虎山巅的霜花。
“罢了。记住,文降不武降。”天师终于开口,拂尘指向李左车。
李左车的金甲收拢,变回青衫,拱手时,王筠苍见他凝着冰晶,落地成霜花。
庭院中青烟渐起,刚开始如轻纱,慢慢地,李左车被浓雾吞没。
童子们躲进殿中,天师端坐云床,案上的茶水都结了冰。
“起!”雾中传来暴喝,龙虎山随之摇晃。
王筠苍扶着蟠龙柱,见李左车冲天而起,起初与老松齐高。
再升高时,遮天蔽日,周身青焰幻化成冰龙。
“落!”北风裹着冰粒扑来,王筠苍的脸绽出血花,天师袍袖护住了他。
待王筠苍抬头时,李左车已化青光消失。
“这莽夫,若非我嘱咐,定会搅翻章丘城。”天师望着残云,茶盏裂开。
三个月后,章丘县衙内,王筠苍轻抚县令呈上的冰雹,这些冰雹大如核桃,小似蚕茧,泛着幽蓝的光泽。
“大人请看。”老农颤巍巍地捧来陶罐,“都降在北坡山谷,田里只三粒。”
王筠苍接过,指尖传来刺痛,冰雹上现细小纹路,凑近闻有龙涎香。
十年后,退居林下的王筠苍泛舟洞庭。
烟波浩渺中,他又看见了那叶扁舟。
青衫人的模样依旧,眉心的玄冰印记淡了些。
他抱拳笑道:“多亏大人求情,小神免了剐龙台之苦。”
王筠苍正要答话,天际飘来细雨,落在湖面化作金鳞。
青衫人消失,案上多了朱红漆盒,盒中盛着三粒冰雹。
此时,李左车踩着云头往北飞去,怀里揣着天师手谕。
他乃天庭司雹神将,厌烦文绉绉的条陈,当年蚩尤请战,他直接掀翻过轩辕台。
“老东西就是事多。”他嘟囔着,金甲又渗起寒气。
忽闻熟悉人气,低头见洞庭湖上的扁舟中,王筠苍须发皆白,对着湖光山色出神。
李左车心头一热,凝出冰晶弹向扁舟。
冰晶入水即化,湖面绽出万朵金莲。
王筠苍惊起,脸上一凉,伸手摸到甘露。
“老家伙,当年若非你求情,小神难逃劫难。
罢了,今日再送你场甘霖。”
李左车望着云海雷光,咧嘴一笑。
远处天庭传来钟磬声,李左车甩头驾雷云而去。
他不知,金甲上的洞庭湖水正化作细雨,滋润着章丘城外的良田。
……
巫梅看着智能屏上的文字,一脸好奇。
她看向蒲松龄的 AI 投影,问道:
“为何天师起初坚决不同意改变雹数,后来又松口了呢?”
蒲松龄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
“天师遵循天条,雹数乃司雨龙王亲点,不可轻易更改,此乃天规。
王筠苍的赤诚之心,对百姓的深厚情意,以及李左车的求情。
让天师看到了,在不违背天条的前提下,顾全人间情义的可能。
‘文降不武降’便是这折中的智慧,如此方能两全其美。”
巫梅恍然大悟,点头称是。
喜欢新聊斋今古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新聊斋今古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