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份看似纯粹的 “陪伴”,一旦行差踏错,便可能酿成滔天祸患。
朱槿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宫墙之外,仿佛能看到老爹在宫门口立下的那块铁牌。那铁牌黑沉沉的,刻着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十个大字,字迹凌厉如刀,是老爹亲眼见过元末战乱,又深鉴汉唐阉宦乱政的惨痛教训后,给后世立下的铁律。
他记得清楚,如今洪武朝的皇宫里,太监总数不过百余人。
这些人个个谨小慎微,平日里只敢打理洒扫、传膳、陈设之类的宫廷杂务,连与朝臣多说一句话都要左顾右盼,生怕触犯禁令,更别提染指朝政了。
老爹对这些 “刑余之人” 向来没有好感,既用他们照料起居,又时刻提防着他们生事,这般严控之下,洪武朝的宦官,不过是皇宫里最不起眼的仆役罢了。
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心的贪婪与皇权的缝隙,从来都不是一块铁牌能困住的。朱槿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后世那些触目惊心的景象 —— 到了天启朝,一个名叫魏忠贤的太监,正是凭借 “大伴” 的身份,一步步爬到了权倾朝野的位置。
那魏忠贤,打从天启皇帝朱由校幼年时便侍奉左右。
他深知这位小皇帝贪玩成性、不喜朝政,便投其所好,终日陪着他做木工、玩游戏,甚至为了让小皇帝尽兴,不惜搜罗天下奇珍异宝,用极致的 “贴心陪伴”,换来了小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成了天启朝最依赖的人。
等到天启即位,魏忠贤便借着这份信任,迅速掌控了司礼监和东厂。
他结党营私,网罗亲信,形成了庞大的 “阉党” 集团,将朝堂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他打压东林党人,制造无数冤狱,多少忠臣良将被诬陷致死,朝堂上下一片黑暗;他自称 “九千岁”,权势仅次于皇帝,各地官员为了讨好他,纷纷修建生祠,将他供奉如神;他甚至胆大包天到干预军事、插手财政,把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搅得支离破碎。
直到崇祯皇帝即位,才下定决心清算这祸国殃民的阉党,可彼时明朝的气数,早已被他耗得差不多了,覆灭的种子,早已埋下。
一个 “大伴”,能成为颠覆王朝的蛀虫。
朱槿的眉头微微蹙起,心头掠过一丝沉重。但他很快又想起另一个名字 —— 陈矩。
那位万历朝的太监,虽非万历幼年专属的 “大伴”,却也是陪伴了万历多年、品行端正的亲信。
他掌司礼监期间,始终廉洁自律,从不收受贿赂,更不越权干预朝政。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劝谏万历皇帝节俭度日、重视民生,为百姓谋福祉。
当年 “妖书案” 爆发,朝野震动,人心惶惶,正是陈矩秉持公正,顶住各方压力,不滥杀无辜,不牵连旁人,才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清洗,稳定了朝局。
他一生恪守 “安静守礼” 的准则,从未利用皇帝的信任谋取私利,死后万历皇帝亲赐祭葬,百官自发为其送葬,就连民间百姓,也感念他的功德。这般善终且获满朝赞誉的宦官,在明朝历史上,实属罕见。
同样是 “大伴”,同样深得皇帝信任,陈矩用一生践行了 “陪伴、辅佐、不越权” 的本分,打破了 “权宦必乱政” 的刻板印象。
一正一反,两种结局,两种人生,皆系于 “大伴” 自身的品行,更系于皇子的引导。
朱槿目光缓缓扫过院中正对着他跪成一排的小太监 ,膝盖死死抵着冰凉的青石板,裤腿早已被露水浸得发潮,贴在腿上泛着冷意。
有几个年纪小的,身子已撑不住地微微摇晃,额前的碎发被冷汗黏在苍白的额头上,眼皮沉重得快要耷拉下来,却还强撑着不敢闭眼;稍大些的,虽还维持着端正的跪姿,指节却因用力攥着衣角而泛青,下颌线绷得紧紧的,连呼吸都透着小心翼翼的疲惫。
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在这儿跪了整整一夜,连口热饭、热水都没沾过。
朱槿收回目光,落在身后始终躬身跟着的李德全身上。
老太监穿着一身半旧的深蓝绸缎太监服,腰杆弯得几乎要贴到地面,双手交叠放在身前,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针脚,显然是等得急了。
“二公子,您看…… 选哪一个留在身边侍奉?” 李德全的声音带着几分刻意放柔的谨慎,尾音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催促。
朱槿轻轻叹了口气。
他心里不是没有同情,这些孩子,若不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谁会舍得把亲生儿子送来宫里受这份罪?净身时的剧痛、术后恢复的煎熬,再加上宫里严苛的规矩,稍有不慎便是打骂,他们不过是想混口饱饭,却要付出这么多。
可这份同情,也仅仅是片刻的触动。
他骨子里和自己老爹朱元璋一样,对这些 “无根之人” 始终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不喜。
前些日子路过太监房,他便闻到过一股若有似无的骚味,后来才从老侍从口中知晓,这是净身留下的后遗症 —— 洪武朝的净身手术虽由官方指定匠人操作,可医术有限,一旦手术时伤了尿道,或是术后护理不当,很容易落下尿失禁的毛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