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总带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温柔,明明还残留着夏末最后一丝燥热,却又裹着教学楼后梧桐树的清香,轻轻漫进高三(2)班的窗户。苏松坐在靠窗的第三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那本深棕色牛皮笔记本 —— 封面边缘已经被他摸得有些发软,右下角用钢笔写着个小小的 “松” 字,是爷爷生前教他写的隶书,横平竖直里还带着点孩子气的歪扭。
他不爱在课堂上走神,却总忍不住记录在旁人眼里 “没用” 的细节。比如此刻讲台上语文老师陈默的袖口,沾着圈淡淡的粉笔灰,像是不小心蹭上的云;前排男生李明宇转笔的弧度,笔杆在阳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每转三圈就会顿一下,像是在跟谁打暗号;窗外那棵老梧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有片叶子正挂在枝头晃悠,风一吹就颤颤巍巍,却偏不肯落下来。苏松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九月三日,晴。梧桐叶悬而不落,蝉鸣稀,如余音。”
笔尖刚落,陈默的声音就像浸了晨露的溪水,漫过教室的喧嚣:“今天我们从《郑风?野有蔓草》开始。大家先翻到第二十三页,跟着我读一遍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教室里响起参差不齐的读书声,苏松也跟着读,声音轻轻的,像怕惊到什么。他喜欢《诗经》,不是因为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考点,而是喜欢诗里藏着的 “慢”—— 比如 “零露漙兮” 里的露珠,要慢慢凝结,慢慢在草叶上滚;比如 “清扬婉兮” 的美人,要慢慢走,慢慢在晨光里出现。不像高三的日子,总被黑板右上角的倒计时催着跑,连呼吸都要快半拍。
正读到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教室后门忽然传来轻微的响动。不是学生打闹的喧哗,是帆布鞋踩在地板上的轻响,混着书本摩擦的沙沙声。苏松下意识抬头,看见一个女生站在后门门口,手里抱着本精装版的《诗经》,封面是淡蓝色的,印着细细的蔓草纹,像把诗里的草叶裁下来贴在了上面。
女生穿着件简单的白衬衫,领口扣得整整齐齐,发尾剪得很齐,垂到肩头,风从窗户吹进来,拂起她耳边的碎发,她却没抬手拨,只是微微低着头,朝着陈默的方向轻轻颔首。阳光落在她身上,把衬衫染成了暖白色,像把月光揉进了布料里。
“这位是新转来的白墨同学,” 陈默放下手里的书,笑着招手,“之前在邻市的重点中学就读,成绩很优秀,尤其喜欢古典文学。白墨,你先找个空位坐下,我们正好讲到《诗经》,你要是有想法,一会儿可以跟大家分享。”
白墨点点头,声音很轻,却很清晰:“谢谢老师。” 她抱着书,沿着过道慢慢走,目光扫过座位时,没有丝毫犹豫,径直走向了最后一排靠窗的空位 —— 那是班里常年空着的位置,因为后面靠近垃圾桶,总有些异味,没人愿意坐。可白墨却像没闻到似的,轻轻拉开椅子,把书放在桌上,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空气。
苏松的目光忍不住跟着她走,直到白墨坐下,才发现自己手里的笔已经停了很久,笔记本上只写了 “白墨” 两个字,还是下意识写的。他赶紧低下头,假装认真读诗,可眼角的余光却总忍不住往后面瞟 —— 白墨正低头看着《诗经》,手指轻轻划过书页,好像在跟诗里的字说话。
“我们再读一遍,这次要注意‘清扬婉兮’里的‘清’字,” 陈默的声音把苏松的思绪拉回来,“这个字不是简单的‘清澈’,是带着灵气的,像山泉水流过石头,又像月光落在水面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清晨的草地上遇到这样一位女子,会是什么感觉?”
教室里安静下来,没人说话。高三的学生早就习惯了 “标准答案”,对于这种 “想象题”,总有些不知所措。苏松却想起刚才白墨站在后门的样子 —— 晨光落在她身上,她微微低头的模样,好像真的有 “清扬婉兮” 的感觉,不是惊艳,是舒服,像春风拂过脸颊,不知不觉就放松了。
“白墨同学,你来说说看?” 陈默忽然点名,“你之前在原来的学校,应该也学过《诗经》,有没有自己的理解?”
白墨愣了一下,然后慢慢站起来。她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翻开手里的《诗经》,找到《野有蔓草》那一页,指尖点在 “零露漙兮” 上:“老师,我觉得‘零露’不只是写景,是在说‘相遇的偶然’。露珠早上才会有,太阳一出来就会蒸发,就像相遇一样,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如果不珍惜,就会像露珠一样消失。所以后面才会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因为偶然,所以才觉得珍贵。”
教室里静了几秒,然后有人小声议论起来。苏松却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轻轻撞了一下 —— 他之前读这首诗时,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只是没敢说出来。他总觉得,诗里的 “偶然” 不是巧合,是 “刚好”,刚好在清晨遇到,刚好看到露珠,刚好心里有欢喜,所以才会 “适我愿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墨中有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