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书的开篇第一回。作者自己说,经历过一场如梦似幻的往事之后,就把真实的情节隐藏起来,借着 “通灵宝玉” 的说法,写下了这部《石头记》。所以才会有 “甄士隐”(真事隐)这样的名字。但书里到底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呢?作者又说:“如今我忙忙碌碌,一事无成,忽然想起当年认识的那些女子,一个个仔细回想起来,她们的言行见识,都比我强得多。我一个堂堂男子汉,竟然比不上那些闺阁女子?真是羞愧难当,后悔也没用,只能无可奈何。这时候,我就想把过去依靠祖宗恩德、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却违背父兄教诲、辜负师友规劝,直到今天一无是处、半生潦倒的罪过,编成一本书,告诉天下人:我的罪过固然无法推脱,但闺阁之中本来就有很多优秀的女子,万万不能因为我不成器,就为了掩饰自己的短处,让她们的事迹也跟着埋没。现在我虽然住着茅草屋、用着瓦灶台和绳编的床,但早晚的风露、台阶旁的柳树和庭院里的花草,也不妨碍我抒发情怀、提笔写作。我虽然没什么学问,写不出华丽的文章,但用通俗的口语,编排出一段故事,既能让闺阁女子的事迹流传开来,又能让世人赏心悦目、解除愁闷,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所以才会有 “贾雨村”(假语存)这样的名字。
这一回里凡是用到 “梦”“幻” 这类字眼,都是为了提醒读者,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立意。
各位读者,你们知道这本书的由来吗?说起来根源虽然有点荒唐,但仔细琢磨就会觉得非常有趣。待我把这来历说清楚,让读者们一目了然,不再疑惑。
原来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时候,在大荒山无稽崖炼出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高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顽石。女娲娘娘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没用到,就把它扔在了这座山的青埂峰下。没想到这块石头经过炼造之后,已经有了灵性。它看见其他石头都能补天,唯独自己没本事,不能被选中,于是就天天自怨自艾,日夜悲伤哭泣,满心惭愧。
有一天,正当它哀叹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僧一道从远处走来。这两个人骨骼不凡,神态出众,说说笑笑地走到峰下,坐在石头旁边高谈阔论。一开始他们说的是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的事情,后来就说到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这块石头听了,不由得动了凡心,也想去人间享受一番荣华富贵,可又恨自己长得粗笨,没办法实现。不得已,它竟然开口说话了,对那僧一道说:“大师,弟子是个蠢物,没法向你们行礼。刚才听见二位说起人间的荣耀繁华,心里实在羡慕。弟子虽然质地粗笨,但本性还算聪慧,况且看二位仙风道骨,一定不是凡人,肯定有补天济世的才能、造福他人的德行。如果能发发慈悲,带我进入红尘,在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我一定会永远铭记大恩,生生世世都不会忘记。” 两位仙人听了,一起憨厚地笑了:“善哉善哉!人间确实有不少乐事,但这些乐事不能永远依靠,而且还伴随着‘美中不足,好事多磨’这八个字。转眼间就会乐极生悲,人换物非,说到底不过是一场梦,最后所有的境遇都会归于虚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块石头的凡心已经燃烧起来,哪里听得进这些话,又反复苦苦哀求。两位仙人知道不能强迫它,就叹息道:“这也是静到极点生出的妄念,是无中生有的定数。既然这样,我们就带你去享受享受,只是到了不如意的时候,可别后悔。” 石头连忙说:“自然不会,自然不会。” 那和尚又说:“要说你有灵性,可长得又这么粗笨,也没什么特别珍贵的地方。这样也只能勉强带你去罢了。也罢,我现在大施佛法帮你一把,等劫难结束的时候,再恢复你的本来面目,了却这段因果。你看怎么样?” 石头听了,感激不尽。那和尚就念起咒语、画起符来,施展大神通,瞬间就把那块大石头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还把它缩小到扇坠那么大,方便佩戴和拿取。和尚把美玉托在手掌上,笑着说:“外形倒是成了宝物!但还少点实在的好处,得再刻上几个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奇珍异宝才好。然后带你去那昌盛繁荣的国家、书香门第的贵族之家、花柳繁华的地方、温柔富贵的乡里安身立业。” 石头听了,高兴得没法抑制,就问:“不知道大师给了弟子哪些奇特之处,又要带我去什么地方?恳请明示,让弟子心里明白,不再疑惑。” 那和尚笑着说:“你先别问,以后自然会明白。” 说着,就把美玉揣进袖子里,和道人一起飘然而去,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后来,又不知道过了多少世多少劫,有个空空道人到处寻访仙道,忽然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看见一块大石头上字迹清晰,上面详细记载着一段故事。空空道人就从头看起,原来这就是那块没本事补天、幻化成美玉进入人间,承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到红尘,历经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石头的故事。石头后面还有一首偈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梦白话文版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红楼梦白话文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