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正琢磨着进京的门路,忽听身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瞧,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和他一起做官、后来因为同一案子被革职的张如圭。张如圭本就是本地人,革职后一直在家闲居,如今打听都城里奏准了要起用以前被革职的官员,正四处托关系找门路,碰巧遇见贾雨村,连忙上前道喜。
两人互相见了礼,张如圭就把起复旧员的消息详细告诉了贾雨村。贾雨村心里一阵发烫,指尖都跟着微微发颤,连忙和张如圭说了两句客套话,便各自告辞回家。冷子兴在一旁听得真切,立刻给贾雨村出主意,让他去恳求林如海,再转托都城里的贾政帮忙。贾雨村心里透亮,连忙谢了冷子兴,回到馆舍后,又赶紧找出邸报,把消息核实清楚,一颗心才算落了底。
第二天一早,贾雨村就去面见林如海,把想托他引荐的心思说了。林如海笑着点头:“真是天缘凑巧。前些日子我妻子去世,都城里的岳母惦记着小女没人照顾教育,早就派了船只来接她。只是小女身体还没完全好,所以一直没动身。我正想着过去承蒙你教导小女的恩情还没报答,如今遇到这个机会,我怎么能不尽心图报呢?你尽管放心。”
他顿了顿,接着说:“我早就替你筹划好了,已经写好了一封推荐信,转托内兄务必周全协助,也能稍稍表达我的诚意。至于路上的费用和相关花销,我在给内兄的信里都注明了,你不用多操心。” 贾雨村连忙拱手作揖,嘴里谢个不停,又试探着问:“不知道令亲大人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只怕晚生冒昧,不敢随便进京打扰。”
林如海笑道:“说起我的亲戚,和你还是同宗呢。他是荣国公的孙子:大内兄现在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名叫贾赦,字恩侯;二内兄名叫贾政,字存周,现在担任工部员外郎。他为人谦恭厚道,很有祖父的风范,不是那些纨绔子弟、轻薄官员之类的人,所以我才写信托付他。不然的话,不仅玷污了你的清誉,我也不屑于做这种事。” 贾雨村听了,心里彻底相信了昨天冷子兴的话,又连忙谢了林如海。
林如海又说:“我已经选好了下个月初二让小女进京,你正好和她同路前往,岂不是两全其美?” 贾雨村连连答应,心里像揣了个暖炉,热烘烘的,说不出的得意。之后,林如海又忙着打点礼物,还为贾雨村饯行,贾雨村一一领受,只等出发的日子。
再说林黛玉,身体刚好了一些,本来实在不忍心离开父亲独自前往京都。但无奈外祖母那边一再派人来催,一定要她去,再加上林如海劝道:“你父亲我年纪快到五十了,没有再娶的打算。你又体弱多病,年纪还这么小,上没有亲娘教养,下没有兄弟姐妹扶持。如今去依靠外祖母和舅舅家的姊妹,正好能减轻我的顾虑,你怎么反倒说不去呢?” 林黛玉听了父亲的话,眼圈一红,泪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只能含泪拜别父亲,跟着奶娘和荣国府派来的几个老妇人登上了船只。贾雨村另外坐了一只船,带着两个小童,跟在黛玉的船后面一同出发。
走了几日,终于到了京都。船只靠岸后,荣国府早就派了轿子和拉行李的车辆在码头等候。林黛玉常听母亲说,她外祖母家跟别的人家不一样,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这几天她见到的这几个荣国府的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就已经很不一般了,更何况现在要亲自到他们家里去。
因此,林黛玉从下船那一刻起,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妥当,被人耻笑。上了轿子后,她从纱窗里往外瞧了瞧,只见街市繁华热闹,人烟稠密,和自己家乡比起来完全不同。轿子又走了半天,忽然看见街北边蹲着两个巨大的石狮子,旁边是三间兽头大门,门前站着十来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人。正门并没有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进出。正门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面用大字写着 “敕造宁国府” 五个字。林黛玉心里想:这一定是外祖父家的长房了。
想着,轿子又往西走了不远,同样是三间大门,这才是荣国府。轿子并没有走正门,而是进了西边的角门。轿夫把轿子抬进去,走了一箭之地,快要转弯的时候,就停下轿子退了出去。后面跟着的婆子们都下了轿,赶紧上前,另外换了三四个衣帽整齐、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重新抬起轿子。众婆子跟在轿子旁边,一直走到一座垂花门前才停下。小厮们退了出去,婆子们上前打起轿帘,搀扶着林黛玉下了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走进垂花门。门两边是抄手游廊,中间是穿堂,穿堂中间放着一个紫檀木架子的大理石大插屏。转过插屏,是三间小巧的厅堂,厅堂后面就是正房大院。正面是五间上房,全都雕梁画栋,十分精致;两边是穿山游廊和厢房,挂着各色的鹦鹉、画眉等鸟雀。台阶上坐着几个穿红戴绿的丫头,一看见她们来了,都笑着连忙迎上来,说道:“刚才老太太还念叨着呢,没想到姑娘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个人争着打起帘笼,一边还听见有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白话文版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红楼梦白话文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