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已经把薛家母子寄居在荣国府的事情大致说明白了,这一回就暂且不写他们了。
再说林黛玉自从住进荣国府以来,贾母对她百般怜爱,饮食起居都和宝玉一样对待,就连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个亲孙女,待遇都要往后靠一靠。宝玉和黛玉两个人的亲密友爱,也比其他姊妹格外不同。白天他们一起行走、一起落座,晚上一起休息、一起安寝,真是言语和顺、情意相投,从来没有半点争执。可没想到,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宝钗的年纪比黛玉大不了多少,却品格端庄方正,容貌丰满美丽,很多人都说黛玉比不上她。而且宝钗为人豁达随和,能顺应时势、待人接物得体,不像黛玉那样孤高自傲、看不起旁人,所以宝钗比黛玉更得下人们的欢心。就连那些小丫头们,也大多喜欢和宝钗一起玩耍。
因此,黛玉的心里渐渐生出些郁闷不平的情绪,胸口总像堵着一团棉花,呼吸都不顺畅,可宝钗却完全没有察觉。宝玉还处在孩童时期,况且他天生就带着一股愚顽偏僻的性子,看待姊妹弟兄都是一样的心意,并没有亲疏远近的区别。只是因为他和黛玉一起跟着贾母起居,所以比其他姊妹稍微熟络一些。既然熟络了,就更觉得亲密;既然亲密了,难免有时候会因为追求完美而产生嫌隙,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这天不知道因为什么,他二人说话有些不合,黛玉又气得失声哭了起来,独自坐在房里垂泪,肩膀微微耸动。宝玉也后悔自己言语冒失,连忙上前低声下气地劝慰,黛玉这才渐渐平复了情绪,脸上的泪痕慢慢干了。
恰逢东边宁国府花园里的梅花盛开,贾珍的妻子尤氏便准备了酒席,派人来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前去赏花。当天,尤氏还亲自带着儿媳秦氏一起来面请。贾母等人在早饭后就过去了,在会芳园里游玩赏景,先喝茶后饮酒,不过是宁荣二府的女眷们小聚一番,并没有什么特别新奇有趣的事情可以记录。
没过一会儿,宝玉觉得困倦,想要睡个午觉。贾母吩咐下人好生哄着他,等歇一会儿再过来。贾蓉的妻子秦氏连忙笑着回道:“我们这里已经给宝叔收拾好了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给我来安排就是了。” 又转向宝玉的奶娘和丫鬟们说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跟我来这边吧。” 贾母向来知道秦氏是个极其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做事又温柔平和,是重孙媳妇中第一个让她满意的人,见她来安置宝玉,自然十分放心。
当下,秦氏带着一群人来到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墙上贴着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固然画得好,但画的故事却是《燃藜图》,他也不管这幅画是谁画的,心里顿时就有些不快。旁边还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宝玉看了这两句对联,纵然这房间布置得精美华丽、铺陈讲究,他也万万不肯在这里午睡了,连忙说道:“快出去!快出去!” 秦氏听了笑着说:“这里还不好,那能去哪里呢?不然就去我屋里吧。” 宝玉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微笑。有一个嬷嬷说道:“哪有叔叔去侄儿房里睡觉的道理呢?” 秦氏笑道:“哎哟哟,不怕他生气。他能有多大年纪,还忌讳这些!上个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和宝叔同年,两个人要是站在一起,恐怕我那个兄弟还更高些呢。” 宝玉说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让我瞧瞧。” 众人笑着说:“他家隔着二三十里地,怎么带过来呀,以后见面的日子还多着呢。” 说着,大家一起来到了秦氏的房中。
刚走到秦氏房门跟前,一股细细的甜香就扑面而来,清润又缠绵,直往鼻尖里钻。贾宝玉只觉得眼皮发沉,浑身骨头都软了半边,连声道:“好香!这是什么香,竟这么勾人!”
抬脚进屋,目光先落在墙上 —— 挂着一幅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笔触细腻,画中美人醉态十足;两边配着宋学士秦太虚写的对联,字迹飘逸,写的是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再看桌上,摆着的宝镜据说曾是武则天镜室里的物件,一边放着赵飞燕当年立着跳舞的金盘,盘里盛着个木瓜,传闻安禄山曾用这东西掷伤过杨贵妃;上面是寿昌公主在含章殿下睡过的榻,悬挂着同昌公主亲手缝制的联珠帐。
宝玉看得眼睛都直了,含笑连说:“这里真好!比我那怡红院还对心思!” 秦氏笑着上前,眉眼弯弯:“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住了也觉得舒坦。” 说着亲自展开据说西施浣过的纱衾,移来红娘抱过的鸳枕。奶母们小心翼翼伺候宝玉卧好,才款款退了出去,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贴身丫鬟在旁伺候。秦氏又吩咐廊檐下的小丫鬟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别让它们打架吵闹,扰了宝玉休息。
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睡去。迷迷糊糊中,竟见秦氏走在前面,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脚步轻飘飘的,一路悠悠荡荡,到了一处从未见过的地方。但见朱红栏杆衬着白玉石阶,绿树成荫,清溪潺潺,空气清新得没有一丝尘埃,更少见人迹。宝玉在梦中满心欢喜,心里盘算着:“这个去处太有趣了!我就在这里过一辈子,就算忘了家也愿意,总比天天被父母师傅逼着读书、动不动就挨打好得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梦白话文版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红楼梦白话文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