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6” 导弹爆炸的硝烟尚未从 “龙吼-97” 尾部完全散去,刺耳的消防警报和损管队员的呼喊声混杂在一起。林峰站在略有倾斜的舰桥上,目光穿透弥漫的焦糊味,死死锁定着远方海平面上那个模糊的舰影—— “企业号” 。
“修复进度?”
“一号近防炮位彻底报废,甲板破口正在紧急焊接,火势已控制。牺牲两人,重伤三人已后送。”参谋长的声音低沉。
林峰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眼底深处冰封的火焰。“给 ‘企业号’ 发信号:贵方行为已构成严重挑衅,我舰保留一切自卫反击权利。若再越雷池一步,勿谓言之不预。”
这不是外交辞令,是战士的警告。
几乎在信号发出的同时,编队指挥舰传来更高层指令:“ ‘龙吼-97’ 后撤至第二警戒线,由 ‘烈阳号’ 接替前出位置。保持威慑,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但绝不示弱!”
林峰明白,这是战略层面的考量。联邦在用这种危险的“碰瓷”试探底线,寻求开战的借口,不能轻易让其得逞。但退,不等于畏缩。
“明白。执行命令。”林峰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翻涌的怒意,“但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记录 ‘标准-6’ 末端机动数据,分析其突破模式。通知技术部门,我要在二十四小时内看到针对性的防御升级方案!”
海上的对抗,从硬碰硬的炮火,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技术与意志较量。
在“雪刃营”模拟城市的训练场上。 没有枪声,没有爆炸,只有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和建筑内部回响。陈辉带着狙击排,正在进行“静态目标识别与保护”训练。他们的任务,是在十二小时内,从数千个模拟的“窗口”、“阳台”、“通风口”中,找出可能隐藏狙击手的位置,并确保几个被标记为“关键人物”的移动标靶,在其活动路线上绝对安全。
这不仅是眼力的考验,更是脑力的煎熬。需要记住复杂的地形,分析每一个视线的死角,预判敌人可能的选择。
“B区3栋,12楼,左侧第二个窗户,窗帘晃动模式异常,持续观察。”
“收到。已标记。C1区‘关键人物’即将通过十字路口,所有单位提高警惕。”
陈辉趴在模拟的“写字楼”天台边缘,狙击镜缓缓扫过下方车水马龙的“街道”(由移动靶子和投影模拟)。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在蒙着灰尘的水泥地上。城市狙击,更像是一场沉默的心理战,与看不见的对手争夺着毫厘之间的先机。
李战的突击排则在另一片区域,进行着“高危环境人质营救”演练。戴着黑色头套的“恐怖分子”控制着“地铁站”,里面有关押的“人质”。突击队需要在强攻、谈判、潜入等多种方案中快速抉择,并在电磁干扰、烟雾弥漫的环境下,完成精准打击和解救。
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生死”,每一次行动都暴露在无数监控探头和教官苛刻的目光下。压力巨大,但无人退缩。他们知道,真实的战场,只会比这更残酷。
在国家安全总局的指挥中心, 周霆的办公桌上,除了堆积如山的卷宗,又多了一份来自西北边境的紧急报告和几张高分辨率卫星图片。
图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斯坦共和国 卡拉库姆荒漠边缘,那片被怀疑存在秘密生物实验室的区域附近,出现了临时铺设的简易跑道、伪装网下的活动板房,以及一些穿着非制式作战服、携带武器的人员在活动。经过比对,与 “灰狼” 公司公开资料中的某些装备特征高度吻合。
“基本可以确定, ‘灰狼’ 的这支‘后勤保障分队’,就是冲着那个实验室去的。”赵锐指着图片上的细节,“他们在加强外围警戒,同时,似乎在……挖掘什么?”
“挖掘?”周霆皱眉。
“对,在实验室主体建筑西北方向约一公里处,有大型机械作业的痕迹。我们分析,可能是在构建新的地下设施,或者……在转移或封存某些东西。”赵锐顿了顿,“根据魏明轩零碎的供述和‘教书匠’笔记中的暗示,那个实验室进行的 ‘环境适应性测试’ ,可能涉及将病原体与当地特定的土壤、水源甚至动植物群落进行结合,制造难以追溯和清理的 ‘环境固化武器’ 。”
周霆感到脊背发凉。如果让联邦成功地将基因武器与中亚的荒漠环境绑定,那么这片广袤的土地,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悬在炎国西北国门上的一把毒刃,随时可能借着风沙、河流,将死亡带入境内!
“我们的人,能靠近吗?”周霆问。
“很难。”赵锐摇头,“对方警戒森严,而且是在他国领土,我们大规模军事力量无法进入。小股特种渗透风险极高,一旦暴露,外交上会极其被动。”
周霆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常规手段不行,就用非常规。联系总参相关部门,我需要最顶尖的、‘非官方’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特殊渠道,向斯坦共和国方面发出最高级别的、匿名的安全预警,指出其境内存在的巨大生物安全风险,施加压力,让他们自己去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赤潮之雄狮崛起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赤潮之雄狮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