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一道来自南京的圣旨,打破了天津卫表面上的平静。
旨意并非严厉的斥责,也非召回的命令,反而带着一种看似“信任”和“倚重”的口吻。
圣旨先是照例问候了一下晟王就藩后的生活(语气平淡),然后话锋一转,提到近年来运河漕运不堪重负,漕粮损耗严重,朝廷有意寻策补充。陛下“闻听”天津卫濒临渤海,且有王爷“善于经营”,故特旨垂询,问晟王对“有限度重启前元海运”以辅佐漕运之策有何看法?
最后,旨意中甚至“恩赐”性地表示:若晟王觉得可行,可“酌情”于天津卫尝试组建小型船队,承运部分山东、辽东一带的粮饷物资, “以观后效”,并允其“便宜行事”。
这道旨意一下来,王府上下反应各异。
不明就里的底层官员和百姓觉得这是天大的恩宠和机会!王爷竟然能参与到国家漕运大事中去了! 长史则忧心忡忡,觉得海运风险巨大,且牵扯甚广,恐非藩王该插手之事。 而朱高晟及其核心心腹们,则在接旨后的第一时间,聚集到了密室之中,人人面色凝重。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孙百户眉头紧锁,“重启海运?还交给我们来试?这……是试探?还是……” “肯定是试探!”王锐(现已改名王瑾,以示新生并且希望他可以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虎之一一样)沉声道,他熟悉朱棣的风格,“陛下绝不会真正放心将海运之事交给一位藩王。此举一来是投石问路,看看殿下您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和心思;二来,也是想将殿下可能拥有的海上力量,纳入朝廷的视线和监管之下;这三来……恐怕也是想看看殿下您是否会借此机会,大肆扩张,从而抓住把柄。”
朱高晟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着那份明黄的圣旨,脸上看不出喜怒:“你们分析得都不错。父皇这一手,恩威并施,进退有据,确实高明。”
他顿了顿,冷笑道:“他或许已经隐约知道我们在这里弄船,索性直接摆到明面上来。准我们组建船队,看似放权,实则是画了个圈圈让我们钻。我们若做得不好,他便有理由斥责我们无能,甚至收回这点权力;我们若做得太好,势力膨胀过快,他便有了警惕和打压的借口;我们若敢借此夹带私货,发展自身,他更能直接治罪。”
“那……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是接,还是不接?”赵铁柱问道,他对这些弯弯绕绕最是头疼。
“接!当然要接!”朱高晟断然道,“这是父皇抛出来的饵,虽然危险,但也是机会!有了这道旨意,我们发展海上力量就名正言顺了许多!可以光明正大地招募造船工匠,购买船料,训练水手!”
“可是……”孙百户仍有顾虑。
“没有可是。”朱高晟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要接,但不能完全按照他的节奏来。他不是问看法吗?本王就给他上个条陈,把海运的困难、风险、所需投入夸大十倍!他不是允许组建船队吗?我们就真的只组建一支‘小型’船队,初期只承运最不起眼、最短途的物资,而且账目做得清清楚楚,表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们要让他看到:我们在努力办差,但能力有限,困难重重,绝无威胁!同时,暗地里,该发展的继续发展,该积蓄的继续积蓄!明白吗?”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王瑾。”
“卑职在!”
“你熟悉京中套路,这条陈,由你来执笔,要写得花团锦簇,但又充满畏难情绪。”
“是!”
“孙先生。”
“属下在!”
“商行立刻行动,借此机会,公开招募造船人手和船工,但核心工匠和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是!”
“铁柱,工坊加紧生产造船所需的金属构件,尤其是按照新图纸要求的那几种。并且每一艘船的龙骨必须要加固再加固现在我们运货物,但以后本王带你们去找金山银山,”
“殿下放心!”
一场紧急会议,迅速定下了应对策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朱高晟看着领命而去的众人,深吸一口气。与父皇的第一次无形交锋,就此拉开序幕。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刀尖上跳舞,既要抓住机会发展,又要完美地隐藏自己。
他知道,从这道旨意开始,父皇的目光,将更加直接和审视地投向天津卫。
真正的考验,来临了。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朱棣的麒麟逆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