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父兄如同分蛋糕一样将巨额财富划分清楚,一方面觉得有些荒诞不经,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这或许是解决眼下矛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他只能在心中苦笑:“大哥啊大哥……你真是把人心都琢磨透了,连老头子爱财这点都利用得淋漓尽致。”
当那声“成交”落下,李渊和李建成仿佛才突然意识到场合不对。
两人动作一致地顿了顿,然后极其自然地、若无其事地坐直了身体,整理了一下衣袍,脸上的表情瞬间从“市侩商人”切换回了“帝王”与“储君”。
李建成干咳一声,目光扫过下方一个个“正襟危坐”、“神游天外”的臣子,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
“嗯……方才,陛下与本王,就北疆未来发展与朝廷财政支持事宜,达成了一项……呃,具有建设性的共识。
具体细节,将由房玄龄拟定文书。”
众人:“……”(我们耳朵还没聋呢,委员长!)
李渊也威严地补充了一句:“北疆乃大唐重镇,朝廷自当鼎力支持。太子,你定要善用资源,莫负朕望。”
众人:“……”(陛下,您刚才可不是这么“鼎力”的……)
这场面,极度尴尬,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剧效果。
然而,无论是李渊、李建成,还是在场的核心成员,都心照不宣地将这一页翻了过去。
其实如果说实话,这钱李渊是没资格,更是没脸要的,毕竟除去武德六年动兵那一次,朝堂对北疆的投入也就是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官员,北疆能有如今的局面全是自家儿子带着这一帮子能臣整出来的。
可谁让他是爹呢……
李渊内心深处未必不清楚这一点,但那白花花的银钱实在太过诱人,足以让他暂时放下皇帝的矜持和父亲的愧疚,化身成为一个最精明的、盯着儿子口袋的老爹。
他吃准了李建成再混不吝,在“孝道”和“君父”这两座大山面前,终究不能彻底撕破脸。
而李建成,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选择了“破财消灾”。
他用一百五十万贯,买的不是别的,就是李渊的“默许”和“不捣乱”。
有了这笔巨额“零花钱”堵住老头子的嘴,换来北疆未来的黄金发展期和事实上的财政独立,这笔买卖,在他心里,值!
会议室内的众臣,哪个不是人精?
短暂的尴尬和荒诞感过后,也迅速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节。
他们看着那对刚刚完成“皮燕交易”的父子,此刻又恢复了帝王的威严与储君的沉稳,仿佛刚才那场市井讨价还价从未发生过,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过程或许不够“雅观”,但结果对各方而言,都算是能接受的。
北疆获得了发展的血液和空间,皇帝得到了实惠,朝廷维系了表面的体面。
这可是三赢的局面啊……
“行了,会议继续,一千八百万贯资金后续的运用在会后研讨,此会不赘,下面开始下一个议题〔大唐盐业峰会〕,诸位有什么想法,可以说一说……”
“我认为此次盐业峰会依旧可以使用暗标的方式进行竞拍,这样可以更高的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玄龄说的不错,还有吗?”
“殿下,咱们把盐交给他们,如果他们不按照咱们的规矩卖怎么办?”
“老程的意见很有建设性,大家议一议,看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的?”
得到了这么大一笔“零花钱”的李渊又重新变成了‘大唐朝廷观摩员’,不再开口说话,只是默默的听着,他发现这所谓的“发改委”处理起事情的效率,是真他娘快啊!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比起长安朝堂因为屁大点的小事都能引经据典的争论半天,这样处理政务的方式无疑是更加简洁,同样也更加高效!
李渊的观察一点没错。北疆发改委的会议风格,与长安朝堂那种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往往议而不决的氛围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繁文缛节,只有精准的问题和务实的解决方案。
李建成抛出问题后,会场只是短暂沉默了片刻,商务部部长李元吉就率先扯着嗓子开口了:
“大哥,要我说,这事儿简单!谁敢不按咱们的规矩卖,查到了就往死里罚!罚到他倾家荡产!看谁还敢扎刺!”
他这思路,充满了齐王式的直接和暴力。
武装安全部部长李靖微微皱眉,补充道:“齐王殿下所言虽是根本,但被动稽查,耗时耗力,恐有漏网之鱼。臣以为,当防患于未然。”
房玄龄立刻跟上:“李部长所言极是。可在招标之时,便订立严苛契约。要求中标商户缴纳巨额保证金!若其违规,保证金概不退还!此乃经济枷锁。”
杜如晦沉吟道:“仅靠契约与罚金,恐仍有胆大妄为者。臣以为,可效仿此前‘竞猜司’之法,设立‘盐业稽查司’,赋予其巡查、缉私之权,配备精干人手,专司打击私盐及违规销售。同时,鼓励民间举报,查实重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