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石镇的土地上,也照亮了 “青石镇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的招牌 —— 这块崭新的不锈钢招牌,是林建国上个月刚换的,取代了之前那块略显陈旧的 “青石镇农产品加工厂” 木牌。招牌下,三辆印着公司 LOGO 的货车正缓缓驶出大门,车厢里装满了封装好的红薯粉条、南瓜罐头和花生酱,即将发往省城的各大超市。看着车队远去的背影,林建国站在公司门口,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的规模化企业,他用五年时间,实现了自己返乡创业的初心,也为家族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此时的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早已不是五年前那个只有几台二手设备的小加工厂。经过多次扩建,公司占地面积达到了两千多平方米,拥有五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分别负责粉条、罐头、酱料、杂粮包装和农产品深加工,每天的产能比创业初期提升了十倍不止。车间里,自动化筛选机、无菌灌装设备、智能包装机有序运转,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整个生产流程规范而高效。县农业局的领导来考察时,曾感慨地说:“林建国,你这公司现在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咱们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里,能排进前三名,真是咱们农村创业的标杆!”
公司的知名度也随着产品的热销不断提升。“青石镇” 牌系列农产品不仅走进了省城的大型超市,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了全国十几个省市。去年年底,公司的红薯粉条还获得了 “省级优质农产品” 称号,在省农产品博览会上,不少外地经销商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代理公司的产品。如今,公司的固定客户已经超过了五十家,产品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车间里常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生产任务。林建国特意在公司里设立了 “质量检测部”,每天对生产的每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咱们做农产品,靠的就是口碑,只有把质量抓牢了,公司才能走得远。” 这是林建国常对员工说的话。
企业的成功,也让家族的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林家靠着铁器维修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林建国上大学时,还需要四处借钱凑学费。而现在,家族的年收入比创业前翻了几十倍,不仅还清了之前创业时借的钱,还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林建国先是在镇上盖了一栋两层的小楼,取代了之前那栋老旧的砖瓦房。小楼的客厅里,摆放着崭新的沙发、茶几和电视机,墙上挂着一幅 “家和万事兴” 的书法作品,是林建国特意请县城的书法家写的。祖父林建业的房间里,添置了新的实木床和衣柜,还有一台立式空调,每到夏天,林建业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摇着蒲扇解暑了。
“建国啊,现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有空调吹。” 林建业坐在沙发上,喝着刚泡好的绿茶,看着窗外自家院子里的老槐树,感慨地说。林建国笑着说:“爷爷,这都是咱们一家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除了改善住房,林建国还为家人添置了不少新物件。父亲林卫国一直想要一辆摩托车,方便去各村收购农产品,林建国不仅给父亲买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还特意选了父亲最喜欢的红色。母亲王氏喜欢赶集,林建国给母亲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让母亲赶集时再也不用走路或骑自行车。弟弟林建军结婚时,林建国帮着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还承担了婚礼的所有费用。“哥,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哪能在县城买房结婚啊。” 林建军握着林建国的手,眼里满是感激。林建国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说:“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以后你好好跟着我干,咱们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强。”
家族经济的改善,也让家人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去追求自己的爱好和目标。林建国的女儿林晓梅,从小喜欢画画,林建国专门请了县城的美术老师,每周来家里给女儿上课,还送女儿去省城参加美术夏令营。林晓梅的画多次在县里的少儿美术比赛中获奖,每次获奖,林建国都会把女儿的画装裱起来,挂在客厅的墙上,骄傲地向来访的客人展示。林建国的妻子秀莲,一直想学习会计知识,帮着林建国打理公司的财务,林建国支持妻子去县城的成人学校报名学习,还为妻子买了电脑和会计专业的书籍。现在,秀莲已经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成了公司的财务主管,把公司的账目打理得井井有条。
更重要的是,创业的成功为家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家族的凝聚力更强了。以前,家族里的成员大多分散在各地,为了生计奔波,很少有时间聚在一起。而现在,随着公司的发展,不少家族成员都加入了公司,有的在车间负责生产,有的在销售部负责跑业务,有的在后勤部负责采购,大家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在生活中互相照顾,家族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每个月的月底,林建国都会组织家族成员开一次家庭会议,不仅讨论公司的业务,还会关心大家的生活情况,有什么困难一起解决,有什么好消息一起分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五世同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