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周明华部长调研的倒计时如同悬在榆林县委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县委大楼灯火通明,李鸣风更是连轴转,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几乎要把办公室当成了家。
电话铃声、急促的脚步声、打印机的嗡鸣、键盘的敲击……县委办小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高效。李鸣风正带着工作小组进行最后的材料核对和行程推演。
“柳林镇的汇报人张伟,发言稿再精炼两分钟,重点突出‘双导师’对他解决合作社资金链断裂的具体帮助,数据要精确到户均增收!”
“小泉镇陈芳那个调解案例的录像,时间轴标记要清晰,关键对话的字幕校对了吗?”
“河口乡那位老支书的访谈提纲,问题要更开放,引导他说出真实感受,别念稿子!”
“方处长提到的‘未准备好的角落’,各点位负责人再自查一遍,尤其是群众工作有没有疏漏?绝不能在周部长面前出现‘被安排’的群众演员!”
李鸣风的嗓音带着一丝沙哑,但思路清晰,指令明确。他眼底有血丝,下巴冒出了青色的胡茬,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疲惫难以掩饰,但精神却异常亢奋。这是榆林“墩苗计划”的临门一脚,容不得半点闪失。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晚秋”的名字。李鸣风看了一眼,眉头微蹙,迅速拿起手机走到走廊尽头相对安静的地方接听。
“喂,晚秋?”他的声音放柔了些。
电话那头传来的却不是妻子平日的温言细语,而是压抑着疲惫和委屈的急促声音:“鸣风,你现在能不能回来一趟?妈……妈的心脏不太舒服!”
李鸣风的心猛地一沉:“怎么回事?严重吗?叫救护车没有?”
“还没到叫救护车的地步,就是胸闷、心悸,脸色发白,刚给她含了速效救心丸,缓过来一点了。”林晚秋的声音带着后怕的颤抖,“我刚下手术台就接到邻居电话,赶回来才发现的。现在在家躺着,我不敢离开。”
李鸣风的心瞬间揪紧。母亲的身体一直是他心里的牵挂。“我马上安排车送妈去市一院!”他毫不犹豫地说。
“不用不用!”林晚秋连忙阻止,“暂时稳定了,天也晚了,路上颠簸反而不好。我就是……就是有点害怕,想你在身边。而且……”她顿了顿,声音更低落了,“我明天有台非常重要的手术,是主任点名让我一助的,关系到年底评职称……可妈这样,我……”
李鸣风立刻明白了妻子的困境:一边是生病的婆婆需要照顾,一边是职业生涯的关键机会不容错过。而他自己,正处在迎接省委组织部调研的生死关头,分身乏术。
千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弥漫着消毒水和压抑焦虑的气息。林晚秋穿着一丝不苟的白大褂,但脸上写满了心力交瘁,远不止因为婆婆的病。
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风暴”。骨科内部关于药房托管后的利益分配问题,暗流涌动。科主任老赵倾向于将一些利润丰厚的耗材交给一家背景深厚的医药公司代理,而林晚秋作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和药事管理小组成员,依据专业判断和对比市场价格,认为另一家公司的产品质量更可靠、价格更合理。
她在药事小组会上据理力争,甚至拿出了详实的数据对比。这无疑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随后几天,林晚秋明显感觉到氛围不对。原本安排给她的手术量减少,一些重要的学术交流机会也“恰好”与她错开。更让她心寒的是,护士长私下提醒她,有人在主任面前说她“年轻气盛”、“不懂人情世故”、“只认死理不顾大局”。
今天这台被主任点名的一助手术,是骨科难度极高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这原本是林晚秋期盼已久的机会,是证明自己能力、争取更好发展的关键一步。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母亲病倒了。她分身乏术,内心的煎熬和压力几乎让她喘不过气。
李鸣风握着手机,走廊的冷光打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他理解妻子的两难,也心疼母亲的病痛。但此刻,他必须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
他没有动用县委办的车,而是直接拨通了县卫生局局长刘卫民的私人手机。刘卫民是董国云线上的人,对李鸣风这位董书记身边的红人一向客气有加。
“刘局,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家里老太太有点不舒服,在县医院看了,但晚秋在市一院工作,想接过去系统检查一下,方便些。你看,能不能帮忙协调一辆稳妥点的车?家里就晚秋一个人,她明天还有重要手术,实在走不开。”李鸣风语气平和,带着恰到好处的恳请,既点明了困难(老人病、妻子忙),又隐含了妻子的职业身份(市一院医生,有重要手术),最后才提出需求(要辆稳妥的车),丝毫没有颐指气使。
电话那头的刘卫民心思何等活络。李鸣风是谁?是董书记的心腹,是正在筹备迎接省委组织部周部长调研的核心人物!他家里有事,这简直是送上门的“雪中送炭”的机会!而且李鸣风只是要辆车接老人去市里看病,合情合理合规,这忙必须帮,还得帮得漂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之问道官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