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去,西南边境的山道上已传来轰鸣。
苏倾月站在临时搭建的义诊帐篷前,指尖划过平板屏幕上那张稚嫩的脸——六岁女童阿依,脊髓性肌萎缩症,特效药“诺西那生钠”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注入鞘内,否则神经元将不可逆死亡。
而此刻,距离断电已过去三小时五十七分。
冷链断裂的消息是在凌晨两点传来的。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山体滑坡,运输超低温疫苗箱的车队被困在距县城七十公里外的盘山公路。
备用电源因进水短路,温度警报在最后一刻跳红。
卫星定位显示,最近的直升机支援至少需要六小时才能抵达。
时间,正在一寸寸吞噬希望。
“不能再等了。”她抬眸,声音很轻,却像刀锋划开凝滞的空气,“启用‘萤火’网络。”
身旁助理一怔:“可……这是师父留下的民间急救联络系统,从未用于跨国药品运输,风险太大。”
“正因为没人做过,才要有人开始。”她已转身走向桌案,抽出一张地形图铺开,笔尖迅速勾勒出一条穿行于峡谷与密林之间的摩托接力路线,“从G318国道断裂点起,经达瓦村、茶马哨卡、鹰嘴崖,绕开塌方段,全程一百零八公里,七段交接。”
她的手指停在第三段拐弯处,圈出一个红点:“这里去年发生过泥石流,雨季地基松动,摩托车需减速通过。第四段有急弯盲区,加设反光镜标记。”她抬头,目光扫过通讯组,“立刻联系陈师兄——就说‘月下梨花开了’。”
电波穿透云层,不到十分钟,对讲机传来沙哑却沉稳的声音:“收到。萤火已点燃,第一骑出发。”
与此同时,傅司寒正站在傅氏集团江城指挥中心的全景屏前。
他刚结束一场跨国并购会议,西装未脱,领带却已松开一扣。
秘书呈上的紧急简报让他眉峰骤敛。
下一秒,他拨通物流事业部:“调动所有民用级医疗无人机,型号D-7及以上,载重不低于五公斤,优先装载恒温药箱。”
“天气雷达显示山区仍有强对流,飞行风险极高。”
“我说的是‘所有’。”他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气象云图,语调冷得没有一丝波动,“设定自动巡航模式,避开雷暴核心区,沿东侧缓坡飞行。每十五分钟汇报一次位置。”
命令下达后,他拿起外套便走。
司机问:“傅总要去哪儿?”
“机场。”他头也不回,“我要亲自盯最后一程。”
天光微亮时,第一辆摩托冲破浓雾抵达接驳点。
骑手满脸泥水,怀里紧紧护着那只银灰色保温箱。
交接瞬间,第二骑早已发动引擎,疾驰而出。
卫星定位在苏倾月的平板上跳跃成一条连贯的光点线。
她站在帐篷门口,望着远方山路,指尖无意识抚过颈间玉簪——那是母亲留给她的唯一信物,也是她每次做重大决定时的习惯动作。
“还剩四十分钟。”助理低声提醒。
她点头,眼神未移。
终于,在断电第四小时零三分,保温箱被送入无菌操作室。
苏倾月亲手打开密封层,确认药品状态完好,随即进入手术区。
针尖刺入脊椎的刹那,监护仪上的波形依旧平稳。
她呼吸均匀,手稳如磐石。
注射完成那一刻,整个团队几乎落泪。
而她只是轻轻拍了拍小女孩的额头,低声道:“以后,你要跑得很远很远。”
义诊第三日,阳光洒满山谷。
前来筛查的患儿家属排成长龙,帐篷内外挤满了人。
医疗队连续奋战,气氛紧张而有序。
就在此时,一名身穿浅灰夹克的年轻男子走上前,递来一份病例分析报告。
“抱歉打扰,”他语气礼貌却不卑不亢,“我是医学爱好者,刚才看了你们对一名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患儿的初诊结论,我认为存在偏差——你们依据的是血氨值和基因检测,但忽略了饮食干预后的代谢动态变化。”
几名医生面露不悦,正要反驳,苏倾月却已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一遍,随后抬眼看向他。
“你说得对。”她合上报告,唇角微扬,“我们确实漏了一个指标。”
众人一惊。
她却转向助手:“准备手术室,现在进行器官功能修复术。请这位先生进来观摩。”
男子微微一怔,显然没料到这反应。
十二分钟后,手术结束。
苏倾月摘下口罩,额角微汗,眼神却清明如星:“你说得没错,我们漏了尿液中苯乳酸浓度。不过……”她顿了顿,将化验单投影到屏幕上,一条起伏剧烈的曲线缓缓展开,“那是因为它已被代谢为丙酮酸,转化率高达92%。你看到的是静态数据,而我看到的是动态轨迹。”
她转身直视对方:“你是凭知识判断,而我是用生命节奏在听诊。”
全场寂静。
片刻后,一位资深主任医师带头鼓掌,其余医生纷纷起身致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真千金回归,全能马甲飒爆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真千金回归,全能马甲飒爆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