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汇报、交锋与无声的惊雷
周一上午九点五十分,陈默带着整理好的汇报材料和一颗高度戒备的心,再次站在了林薇办公室外。与以往不同,这次苏小暖作为核心创意的提出者,也被要求一同列席。她站在陈默身侧,穿着熨烫平整的衬衫和西裤,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但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泄露了她的紧张。
陈默侧头看了她一眼,低声道:“别怕,照我们准备的讲。”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苏小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九点五十八分,助理示意他们可以进入。
林薇依旧坐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晨光在她身后勾勒出冷硬的轮廓。她的目光在陈默脸上停留一瞬,随即落在他身旁的苏小暖身上,那眼神平静无波,却让苏小暖感觉像是被X光从头到脚扫描了一遍。
“开始吧。”林薇没有任何寒暄。
陈默打开投影,沉稳地走到幕布前。他没有急于展示苏小暖的成果,而是先从项目背景、数据洞察和整体策略切入,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为后面的核心创意铺垫了坚实的地基。他的表现无可挑剔,冷静、专业,完全符合林薇“严谨”的要求。
当他讲到“情绪收集”系统时,他侧身,向苏小暖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接下来,关于这套系统的具体视觉呈现、交互逻辑和用户体验路径,由苏小暖为大家详细阐述。”
苏小暖的心脏几乎跳到了嗓子眼。她站起身,走到幕布前,接过陈默递来的激光笔。她能感觉到林薇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打在她身上,冰冷而具有压迫感。她强迫自己忽略那令人窒息的压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她耗费了无数心血的设计上。
“林总监,您好。”她的声音起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当她开始讲解自己的设计时,一种奇异的转变发生了。恐惧渐渐被专注取代,她的语速变得平稳,眼神变得明亮而笃定。她指着屏幕上那条流动的“情绪光带”,详细解释它如何根据用户的不同行为状态变换颜色和形态,如何将散落的功能点串联成一个有温度的情感叙事。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勋章和等级体系,代之以‘情绪收集瓶’。用户每一次微小的互动——无论是读完一篇文章,还是给一个有趣的评论点赞——都会转化为一滴带有特定情绪颜色的‘水珠’,滴入他们的收集瓶。它不衡量价值,只记录存在。当瓶子慢慢被填满,那种缓慢积累的成就感和陪伴感,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慰藉……”
她讲得投入,甚至用手势比划着光带流动的方向,描绘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感受到的细微情绪变化。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信,让她整个人仿佛在发光。
陈默站在一旁,目光落在她神采飞扬的侧脸上,心底深处某个角落,被轻轻触动。他知道她有能力,但此刻在林薇强大的气场下,她展现出的这种坚韧和专业,依旧超出了他的预期。
林薇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交叉放在桌面上,没有任何打断。直到苏小暖讲述完毕,微微鞠躬示意,会议室里陷入一片短暂的寂静。
那寂静压得苏小暖几乎喘不过气,她忐忑地看向林薇。
林薇的目光从幕布上收回,缓缓落在苏小暖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视觉符号的情绪映射,不够直接。”她开口,声音冰冷,第一个词就让苏小暖的心沉了下去。“黄色代表‘愉悦’,蓝色代表‘平静’?过于约定俗成,缺乏我们产品自身的记忆点。”
苏小暖脸色微微一白,下意识地想辩解,但看到陈默递过来的一个冷静的眼神,她咬住了下唇,没有出声。
“交互路径第三步到第四步的转换,存在断层感。”林薇继续,语速不快,每一个字却都精准地砸在设计的薄弱点上,“用户需要思考,而我们要的是直觉。‘情绪收集’的核心是降低认知负荷,不是增加。”
陈默适时地介入,将话头接了过去,针对林薇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从技术实现和产品逻辑的角度进行了补充说明和解释,既回应了质疑,也巧妙地为苏小暖的设计思路进行了辩护。
林薇听着,不置可否,目光在陈默和苏小暖之间扫了一个来回。
就在陈默以为这次汇报将在这种尖锐但尚属正常的讨论中结束时,林薇忽然将身体微微向后靠向椅背,目光重新锁定苏小暖,问了一个看似与项目无关的问题。
“苏小暖,你认为,一个成功的产品,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她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拷问灵魂般的重量。
苏小暖愣住了,没想到林薇会突然问这个。她张了张嘴,脑海中闪过在学校学过的各种理论,在奥美听到的关于市场、用户的论述,但最终,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却异常真诚地响起:
“是……是共情吧。”她抬起头,勇敢地迎上林薇的目光,“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分析,而是真正理解用户在那个瞬间的孤独、疲惫,或者哪怕一丝微小的快乐,然后,用设计去回应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和冤家合约HE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和冤家合约HE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