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大团结是卫芬临走前给张芳的暖房钱。卫芬是有先见之明的,家里一分钱没有是不行的,分家出来另过,处处都要钱,难道要让崔志开口去找上房借?恐怕并不会借出分毫来,分家另过一开始的艰难老爷子未必不知道,他愣是一分现钱都没分给崔志。反正老爷子的那番没有存款的说辞崔文敏是不相信的,不管老爷子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能分出来,崔文敏都觉着值!
现在农村还是吃板油为主,每户人家都有一个油瓮,家里炒菜的时候都是从油瓮里往外蒯油的,崔老太太每次都会从油瓮里蒯出一碗来,吃完了再蒯。
崔家村里就有卖猪肉的,可是镇上卖的能便宜2分钱,崔文敏重生后,还一直没去过镇上呢,她想去看看,“妈,我去镇上买吧,镇上便宜。”
“让你爸跟你一块去,东西太沉了,让他拿着。”张芳就道。
“行,”崔文敏答应了一声。“爸,你换件衣服,咱们一会就出发。”
出门的时候,农村人一般会换上自己最体面的衣服,这套衣服平日里是不穿的,只在出门的时候穿。居家或者在地里干活的衣服,都是补丁落着补丁的,洗的没形了,出门不得体,也容易让人小瞧了去,觉着这人寒酸,连件衣服都穿不起,更不能买的起东西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的道理,从21世纪穿越过来的文敏非常的懂。
崔志回屋换衣裳去了,崔文敏则来到了上房,老太太去园子里摘菜去了,屋里一个人都没有,炕头的窗台上摆放着两截旱烟袋,这个烟袋是上次老爷子打崔刚的时候打断的,从那以后,这只摔坏的烟袋就一直搁在窗台上了,从此老爷子就开始卷旱烟抽了。崔文敏知道老爷子并不喜欢卷旱烟抽,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却一直没买新的烟袋。
崔文敏爬上了炕,从窗台上拿起了两截烟袋,还挺沉的,应该是铜的。崔文将烟袋揣在了口袋,从上房出来了。
回到家里,崔志已经换好了衣服,崔文敏就问张芳“妈,除了板油,还有没有其他要买的了?”
“没啥了,你大舅那天给置办的差不多了。”张芳就道。
崔志提上篮子,家里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只能腿着去了,崔家村距离店阳镇12里地,俩人都没说去上房借自行车的话,走路去的话得两个多小时,对于这个是时代的人不算事,农村交通工具少,极少一部分人才买的起自行车,据崔文敏所知,整个崔家村就3辆自行车,现在大家主要靠步行出行的。文敏觉着既然分家另过了,不能靠着借过日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更应该记得现在的苦日子,等到日子过好了的时候方能忆苦思甜。
来到镇上,崔文敏先去找了修补匠,修补匠什么都修补,撩壶掉壶底的,铁锅破洞的、脸盆漏水的都能补,这种手艺人在21世纪已经很少见了。
店阳镇的修补匠在镇东头的老杨树底下,这是崔志告诉崔文敏的,知道孩子要修补老爷子的烟袋锅子,他二话没说的领着闺女先去找修补匠了。
修补匠姓冯,他接过了崔文敏递过去的烟袋锅子,就点头说能修,“这个活我常做的,需要将烟袋锅子焊起来,就是不太好看,要不然在焊接处加个铜箍吧,这样能遮住焊接的痕迹,能好看一些,就是得多收几毛钱。”
崔文敏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这个烟袋可是我爷的宝贝,你一定要将它弄好了,要不然我回头还是要来找你的。”之后就是讲价了。
讲好了价格,冯修补匠就半开玩笑的对崔志道,“你家这个丫头是个厉害的。”
崔文敏没等崔志接话茬,就接过来话了,“这个烟袋先放你这修着,我和我爸先去买别的东西,一会儿来取。”
“你就擎好吧,保证给你们修好。”冯修补匠拍着胸脯保证。
崔文敏看了看他面前的工具,铁锤、铁砧、焊锡,就是这几种简单的工具,就能让裂开的锅、漏底的撩壶、破洞的铁盆重获新生,旁边蹲着几个孩童,他们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修补匠做活,这是21世纪看不见的一道风景线,里面承载了浓郁的烟火气息,崔文敏再一次感叹,重生在这个年代好像也不错,烟火气息浓郁,人情味也浓郁。
崔文敏和崔志离开了镇东头,就去了肉摊。
崔文敏一眼就瞧见了案板上放的新杀的半扇猪肉了,这个时代的猪跟前世两三个月喂养出来的猪不同,这个时代的猪是养足年的,这种猪肉香、膘肥。崔文敏目测案板上的猪肉膘起码得三四指厚度。这样的肥猪,身上的板油是最肥的,出的油也多。
“老板,还有板油卖吗?”崔文敏就问。
“你来巧了不是,这刚杀的猪,刚卖出半扇还剩半扇。”屠户从案板底下的筐子里拿出了板油放在了案板上。
板油是猪肚子里厚厚的一层油脂,熬出来的油就是荤油,豆油花生油这个时代农村吃的少,一般供给给城市了,崔文敏穿过来这么长时间,在崔家是没看见除了荤油之外的油的,她舅舅给自家买的豆油是她头一次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到80年代,我带着全家起飞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到80年代,我带着全家起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