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简短而坚决。目标:活动于根据地东南边缘,代号“灰狼”的日军精锐侦察小队。任务:摸清其活动规律,寻机歼灭,务必获取其携带的情报。支队判断,这支“灰狼”小队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根据地的侧翼安全,很可能是鬼子下一次重点扫荡的前奏。
侦察班全员,加上配合行动的主力一连一个排,由王二娃的老熟人,如今已升任副连长的赵队长亲自指挥,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根据地核心区,向着目标区域渗透。
有了那架“意外”获得的望远镜,王二娃感觉如同多了一双翱翔于高空的鹰眼。行军途中,他多次利用望远镜提前发现了可能存在的危险区域和疑似敌踪,带领队伍提前规避,大大提高了行进效率和隐蔽性。
他们抵达的目标区域是一片典型的丘陵与林地交错地带,沟壑纵横,植被茂密,既便于隐蔽,也容易遭遇伏击。
“根据之前的情报,‘灰狼’小队行踪诡秘,通常以三到五人为一组分散活动,装备精良,枪法精准,尤其擅长山地和林地作战。”在一处隐蔽的山洞里,赵队长召集王二娃和一连排长开会,摊开简陋的地图,“我们的优势是兵力,以及二娃你们侦察班的专业能力。劣势是,我们在明,他们在暗。”
王二娃盯着地图,目光沉静。他没有立刻发言,而是仔细回忆着这一路观察到的地形细节,并与地图相互印证。
“赵队长,”片刻后,王二娃开口,“‘灰狼’小队要侦察我方动向,必然会选择视野好、又能随时撤退的制高点。这一片,”他手指在地图上划了几个圈,“这几个山梁和这片老林子边缘,是他们最可能的活动区域。我们可以把部队分散成几个小组,以这些区域为中心,进行拉网式搜索和定点潜伏。”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侦察班负责最前沿的侦察和诱敌,一旦发现踪迹,不急于交火,先摸清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然后设法将他们引向一连兄弟设好的伏击圈。”
赵队长点了点头,王二娃的思路与他基本一致。“好!就按这个方案执行!侦察班前出,注意安全,保持联络!各小组就位!”
行动开始。王二娃将侦察班分成两个小组,自己带狗子、铁蛋为一组,老班长带石柱、栓柱和另一名战士为二组,相隔一定距离,呈钳形向前搜索。
他们如同融入山林的精灵,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任何声响,利用每一棵树、每一块岩石作为掩护。王二娃不时举起望远镜,仔细搜索着前方和侧翼的每一片可疑区域。
第一天,风平浪静。除了发现一些无法确定时间的陈旧足迹外,一无所获。鬼子“灰狼”小队显然极其狡猾。
第二天下午,情况出现了转机。负责侧翼搜索的老班长小组,通过栓柱模仿的鸟鸣声传来信号——发现了新鲜的可疑足迹,方向指向一片被称为“鬼见愁”的乱石坡。
“鬼见愁”地势险要,怪石嶙峋,洞穴密布,极易藏人,也极易设伏。
王二娃接到信号,立刻带着小组向“鬼见愁”方向迂回靠拢。他示意狗子占据一个制高点,用望远镜监视乱石坡区域的动静,自己和铁蛋则在一处可以俯瞰坡下小路的灌木丛后潜伏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山林间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突然,狗子那边传来一声极轻微的、代表“发现目标”的猫头鹰叫声!
王二娃精神一振,轻轻拨开眼前的枝叶,举起望远镜向狗子示意的方向望去。
镜头里,三个穿着土黄色军装、与周围环境几乎融为一体的身影,正如同鬼魅般从乱石坡的一个洞穴里钻出来!他们动作敏捷,警惕性极高,不时停下来观察四周。其中一人背上背着天线,显然是电台兵!另一人手里拿着一架望远镜,正在向四周了望。第三人则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负责警戒。
三个!装备齐全!正是“灰狼”小队的特征!
王二娃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没有立刻行动。他在等待,等待最佳时机,也要确认是否还有其他敌人。
那三个鬼子在原地停留了片刻,似乎在交流着什么,然后开始沿着一条隐蔽的小径,向着王二娃他们潜伏的这片山坡下方移动。
机会来了!他们正好会经过伏击区域!
王二娃立刻对铁蛋打了个手势,示意准备。同时,他模仿了几声山雀的鸣叫,将敌情和位置传递给不远处的老班长小组和后方的一连部队。
三个鬼子越来越近,王二娃甚至能看清他们钢盔下那张带着风霜和警惕的脸。他们走得很小心,几乎是走几步就停下来观察一下。
就在他们即将完全进入伏击圈的瞬间,那个拿着望远镜的鬼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停下脚步,举起望远镜朝着王二娃和铁蛋藏身的灌木丛望来!
被发现了?王二娃心中一惊,但身体却没有任何移动,只是将呼吸压得更低。
那鬼子望远镜的镜头在王二娃藏身的位置停留了几秒,似乎在犹豫。也许只是直觉,也许是真的看到了什么反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