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打了四个字:情况说明。
他从第一次看到热搜说起,说到团队怎么分工查证,说到发布会前夜大家围在一起核对每一帧画面,说到自己站在台上的那一刻,脑子里只想把话说清楚,不想赢,也不想报复。
写到一半,他停下来喝了口水。
对面座位换了人,一个戴眼镜的女生低头看书,偶尔抬头看他一眼,又迅速移开视线。
他继续写。
等写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全文将近四千字,他通读一遍,删掉了一些情绪化的表达,保留了时间线和关键节点。
保存文件后,他把它命名为“事件记录_提交版”,加密压缩,通过邮箱发送出去。
发完他没急着关机,又打开微博搜了自己的名字。
热搜榜上没有他,但在“社会”类话题里,有个帖子挂在第十五位:“有没有可能培养一种‘理性应对危机’的公众教育课程?”
点进去,第一条热评是:“先拿陈宇默那个案例试试?全过程都有据可查,连聊天记录都留着,简直是活教材。”
下面有人跟帖:“学校给了称号,行业也开始关注,这才叫真正的正向循环。”
他看了一会儿,退出页面。
回到宿舍楼下时,雨已经停了。空气湿漉漉的,地面反着路灯的光。他站在门口,抬头看三楼。
灯还是亮着。
他掏出钥匙,走进楼道。
楼梯间的感应灯随着脚步声一盏盏亮起。走到二楼拐角,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那封邮件的回执更新。
会议主办方确认收到他的参会意向回复,并补充了一句:“期待听到年轻人的真实声音。”
他站在那里看了几秒,把手机握紧了些。
然后继续往上走。
推开宿舍门的时候,室友正在看视频。电视里传出主持人沉稳的声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个体的清醒与行动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画面上出现一行字:《当代青年公共形象构建》系列研讨启动预告。
他没说话,脱鞋进门,走到自己桌前坐下。
打开笔记本,翻到昨天写的那句话。
盯了一会儿,他拿起笔,在下面添了一行小字:
有人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了。
门外走廊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门口。
敲门声响起。
他抬头看向房门。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