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默走出活动室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走廊的灯一盏接一盏亮着,他把电脑包往肩上提了提,脚步不紧不慢地往楼下走。刚才和柳如烟一起把PPT过了一遍,内容基本定下来了,心里踏实了不少。
刚拐下楼梯,迎面就有人举起手机对着他拍。他愣了一下,那人立刻笑起来:“陈学长,能合个影吗?我是大一的,看了你之前发的维权记录,特别佩服。”
他站住,点头说好。对方跑过来站到他旁边,手臂伸得老长,咔嚓几张。周围又有几个学生围过来,有人问能不能签名,有人直接打开直播镜头对准他。
他没推辞,掏出笔在笔记本、课本甚至手心上签了名字。人群越聚越多,他抬眼看了一圈,声音不高但清楚:“谢谢大家支持,下午那场分享会欢迎大家来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当面聊。”
有人喊:“我们一定去!”
他笑了笑,侧身从人群中让出一条路,快步下了楼。外面风有点凉,但他额角出了点汗。原以为只是去调试设备,没想到刚露面就被认出来。他低头看了眼手机,朋友圈全是转发,好几个熟人留言说“你现在是名人了”。
他没回,把手机塞进口袋,朝教学楼前的广场走去。明天要用的场地还在那边,得再去确认一次投影效果。
白天的广场总是热闹的,可今天明显不一样。他刚走到台阶下,就有几个人回头看他,接着是第二波、第三波。不到两分钟,身边已经围了十几个人。有举着手机录像的,有拿着打印纸让他签字的,还有人直接喊:“陈宇默!你太稳了!我们都学你!”
他站在原地,双手插在裤兜里,一边应和一边往后退了半步。人越来越多,说话声混成一片。他抬起手挥了挥,等声音小了些才说:“别挤了,都散开点,地上滑。”
话音刚落,两个穿着夹克的男人从侧面走过来,胸前挂着记者证。其中一个拿着录音笔凑上前:“陈同学,请问你现在心情怎么样?突然受到这么多关注,有没有觉得压力?”
“没有压力。”他说,“大家愿意听我说话,是给我机会讲清楚事情,不是施压。”
另一个记者追问:“你有没有考虑过以后往公众人物方向发展?比如参加综艺,或者做自媒体?”
“我没想那么远。”他摇头,“我现在还是学生,首要任务是把明天的分享会做好。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但我们注意到,已经有教育类平台联系你们学校,想把你的案例做成课程内容,这是真的吗?”
“我不知道真假。”他语气平了点,“但我希望这件事能变成有用的东西。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很多人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能少走弯路,那就值得。”
记者还想问,他指了指教学楼:“我得上去检查设备了,待会还要改几页PPT。采访可以,但请留点时间给我准备正事。”
两人对视一眼,点头收起设备。其中一个说:“我们会写一篇客观报道,重点放在应对方法上。”
“那就谢谢了。”他点头,转身走进大厅。
电梯里只有他一个人。他靠在墙上,闭了下眼。刚才说的话都是真心的,但架不住外头越来越热的气氛。他打开手机,热搜前三里有两个带他名字的话题,一个是#大学生理性维权全过程#,另一个是#陈宇默回应走红#。点进去看,评论区清一色是“清醒”“冷静”“教科书级别”。
他放下手机,深吸一口气,走出电梯。
设备调试比预想顺利。投影清晰,音响也没杂音。他把PPT从头放了一遍,顺手删掉一页过于复杂的流程图。改完后看了眼时间,快中午了。
刚锁上电脑,门口又传来动静。三个女生站在门外探头,看到他立刻挥手:“陈宇默!真的是你!”
他拉开门,“有事?”
“我们……就是想看看你真人。”其中一个脸红了,“你在视频里看着挺冷的,其实笑起来挺暖的。”
他没接这话,只问要不要进来坐会儿。三人连忙摆手,说不敢打扰,然后一人要了个签名,开心地跑了。
他站在门口,看着她们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想这大概就是变化吧。以前走在路上没人多看一眼,现在连拿个快递都有人拍照。
下楼时碰上了食堂送餐车,他顺路往食堂走。刚进大门,窗口前的学生齐刷刷转过头。有人小声说“是他”,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宇默加油”“明天见”。
他点了份套餐,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饭吃到一半,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端着盘子过来:“能坐这儿吗?其他人一看我就紧张,不敢靠近你。”
“随便坐。”他说。
“我叫李锐,法学系的。”男生坐下,“我昨天整理了你整个事件的时间线,做了份证据链分析表,发到了论坛,管理员加精了。”
“看到了。”他点头,“做得挺细。”
“我想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全程录音的?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争吵或者删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