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头的王村,村长带着村民代表,骑着毛驴来西市拜访陈则宏,想请他帮忙改良犁具,还带来了村里最好的小米,说要送给陈则宏尝尝。
百姓们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多,有人说:“陈掌柜不仅卖香料公道,不赚黑心钱,还懂种地,是个难得的大善人!往年买香料,总怕被人坑,自从陈掌柜来了,香料不仅好,还便宜!”
还有人说:“以后咱们种地有难题,就去找陈则宏,他准能帮咱们解决!我家那玉米地里有虫子,去问陈掌柜,他教我用草木灰除虫,效果可好了!”
更有人说:“要是多几个像陈掌柜这样的人,咱们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以前总觉得官员们不管咱们的死活,现在有了陈掌柜,咱们心里踏实多了!”
这块 “为民造福” 的匾额,虽然不是真正的万民伞 —— 没有成千上万百姓的签名,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官府的认证,却凝聚了几十户农户最真挚的心意,成了 “万民伞” 的雏形。
它不仅挂在 “陈记香料铺” 的门口,更挂在了百姓的心里 —— 路过的百姓总会停下脚步,看看匾额,说说陈则宏的好;
孩子们路过时,会指着匾额问父母:“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呀?”
父母们会笑着回答:“这是百姓们送给陈掌柜的,陈掌柜是个好人,能帮咱们过上好日子。”
陈则宏的民意基础也因此大大增强 —— 越来越多的百姓信任他、敬重他,遇到邻里纠纷,会来找他调解;
遇到种地难题,会来向他请教;
甚至有人家里娶媳妇、嫁女儿,都会来请他喝杯喜酒。
在百姓心里,陈则宏已经成了他们的主心骨,成了他们能依靠的人。
陈则宏的名声,不仅在民间传开,还像涟漪一样,渐渐传到了州府更高层级官员的耳中。
这其中,赵文渊的汇报起到了关键作用。
秋收后,赵文渊特意带着幕僚去城西的农田考察 —— 他穿着便服,戴着草帽,像个普通的农户一样,走进田里。
他看到农户们用曲辕犁耕地,一头老黄牛轻松地拉着犁具,犁尖稳稳地扎进地里,没一会儿就耕出一道深匀的土沟,效率比以前用直辕犁高了不少;他还看到田里的庄稼长得格外好,麦子穗大粒满,玉米秆粗叶茂,豆子棵长得比人还高。
赵文渊拉住一个正在耕地的农户,笑着问道:“老丈,您这犁看着挺特别的,用着顺手吗?”
农户放下犁,擦了擦汗,笑着说:“这是陈掌柜改的犁,可顺手了!往年用直辕犁,得两个人拉,一天能耕一亩地就不错了,今年用这曲辕犁,一头牛就能拉,一天能耕两亩地,还不费劲!” 赵文渊又问道:“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农户脸上乐开了花:“收成好得很!比往年多收了三成多,我家那五亩地,今年收了两千多斤麦子,够全家吃一年了!这都是陈掌柜的功劳,他还教我们清理杂草根、挖沟灌溉、定期松土,都是好法子!”
赵文渊还去了几家农户家里,看到他们院子里晾晒的粮食,听到他们对陈则宏的称赞,心里十分感慨 —— 他没想到,一个普通的香料铺掌柜,不仅能安稳民心,还能在农业上有这么大的作为。
回到府衙后,他立刻关起门来,写了一份详细的奏折。
他在奏折里,详细禀报了陈则宏改良农具、惠及乡里的事,从曲辕犁的改良细节,到田间管理法子的具体内容,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还提到陈则宏在永安府推行平价粮铺,阻止刘万山哄抬粮价,保护百姓不受欺负的举措,说陈则宏 “以商人之身,行官员之责,心怀百姓,不为私利”;
最后,他还在奏折里称赞陈则宏 “有经天纬地之才,懂农业,善经营,能得民心,可为朝廷大用”,建议州府大人重用陈则宏。
奏折写好后,赵文渊亲自送到了州府大人的府邸。
州府大人姓周,是个五十多岁的官员,为官还算清廉,一直想为百姓做些实事,却苦于没有得力的人手。
他原本就对陈则宏有印象 —— 之前刘万山派人行凶,还污蔑陈则宏谋反,想置陈则宏于死地,赵文渊曾多次在他面前为陈则宏澄清,还提到陈则宏想通过改良农具、降低粮价,为百姓谋福利。
如今看到赵文渊的奏折,又听说陈则宏在农业上有 “奇技”,能让庄稼大幅增产,周大人心里十分好奇。
他把奏折放在案桌上,反复看了好几遍,还特意叫来几个心腹幕僚,把奏折递给他们看,说道:“这个陈则宏,我之前只当他是个普通的商人,没想到他不仅能得百姓拥护,还懂农业改良,倒是个难得的人才。你们看,他改良的曲辕犁能让耕地效率提高一倍,教的法子能让收成增加三成多,这对咱们州府的农业发展可是大好事啊!你们觉得,是不是该召他来州府见见,听听他对农业发展的看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