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满车金黄饱满、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甜瓜,黄普的心里像被阳光照透了一般明亮。每一颗瓜都凝聚着他整整一个春天的汗水与期盼——翻土、育苗、搭架、授粉、除虫,日复一日地守在田间,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料着这些瓜藤。
如今瓜熟蒂落,满车沉甸甸的果实仿佛是他辛勤耕耘的勋章,坐在驾驶座上,他一边握着方向盘,一边轻声哼起家乡的小调,节奏欢快,心情如风般轻盈。“这回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他自言自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说不定,明年我就能扩大种植面积,真正当个响当当的务农人了!”
这一天,黄普早早出发,驱着那辆略显老旧但结实可靠的农用货车,沿着乡间小路一路向县城驶去。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尽,阳光已洒在瓜棚上,映出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他满怀希望地抵达了县城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心想这里人来人往,定能大卖一场。
可刚把车停稳,他却愣住了——眼前景象让他心头一紧:市场里竟停着十几辆同样装满甜瓜的货车,瓜堆成山,吆喝声此起彼伏,而买瓜的人却三三两两,稀稀落落,完全没有他想象中的热闹场面。
“这……这是怎么回事?”黄普瞪大了眼睛,心里咯噔一下。他低头看看自己车上那些皮色鲜亮、纹路清晰的甜瓜,又看看别人家的瓜,其实差别并不大,可为什么没人愿意多看一眼?更让他不解的是,天气炎热,太阳炙烤着大地,正是吃瓜解暑的好时候,怎么人们反而对甜瓜提不起兴趣?
他忍不住低声嘀咕:“这么好的甜瓜,香甜多汁,咬一口冰凉沁心,为什么大家都不积极买回家呢?这天气,吃瓜最舒服了啊!”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一声轻笑。黄普回头一看,是一位穿着旧汗衫、皮肤黝黑的大叔,正倚着自己的三轮车抽烟。“小伙子,你也是来卖甜瓜的吧?”大叔吐出一口烟圈,语气平和,“别奇怪,今年行情不好,市场‘瓜满为患’喽。”
黄普一愣:“市场遇冷?可我看瓜长得都不错啊。”
大叔点点头:“是不错,可种瓜的人太多了!去年甜瓜卖得好,今年一窝蜂都种,供大于求,价格就压下来了。你看那边几个摊位,都是从外地批发来的,人家走量,成本低,咱们本地瓜农反倒拼不过。”
“那……现在一斤卖多少钱?”黄普紧张地问。
“十块钱两斤,”大叔苦笑,“他们批发价便宜,还能压价卖。你要是自己种的,成本高,卖贵了没人买,卖便宜了又亏本。”
黄普一听,心里顿时燃起一丝希望:“我是瓜农,种的是自家地里的瓜,没中间商,价格可以更低,而且绝对新鲜,要不要尝尝?保你吃了还想买!”
大叔摆摆手,笑道:“不了不了,我家闺女前两天在网上下单买了二十斤,快递直接送到家,便宜还包邮,现在冰箱都快塞不下了。”
这话像一盆冷水泼在黄普头上。他这才意识到,时代变了,连买瓜都不用赶集了。电商、社区团购、直播带货……这些词他听说过,但从没想过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生计。
大叔临走前拍了拍他的肩:“喂,年轻人,你是瓜农,干嘛不把瓜送到收购站?省得在这儿晒着嗓子叫卖,又累又不一定卖得出去。”
黄普叹了口气:“我是第一年种瓜,就种了三四亩,产量不大,送去收购站人家嫌少,给的价格也低,一趟油钱都赚不回来。自己拉出来卖,哪怕辛苦点,也能多挣几块钱,至少不白忙活这一季。”
大叔点点头,若有所思:“也是,小农户难啊。那你慢慢卖吧,祝你好运。”说完,转身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
黄普站在车旁,望着满车无人问津的甜瓜,耳边依旧回荡着刚才的对话。阳光灼热,他的背脊已被汗水浸透,但心里却渐渐冷静下来。他知道,务农这条路,远不止种出好瓜那么简单。市场的风云变幻、消费习惯的迁移、信息的不对称……
在瓜果蔬菜交易市场,黄普已守候了整整大半天,烈日渐斜,影子拉长,可摊前的甜瓜却只卖出了不到三分之一。人来人往,问价的不少,真正掏钱购买的却寥寥无几,生意冷清得让人心焦。
就在这愁云笼罩之际,一位熟识的老乡踱步而来,一眼认出了他,笑着招呼道:“小普,今天开始卖甜瓜啦?瞧这堆头,看着挺新鲜啊,行情怎么样?”
黄普苦笑着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不行啊,太阳都快落山了,我这车里的甜瓜还安安稳稳地躺着呢,估计今晚又得原封不动地拉回去!”
老乡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形势变了。你听说没?网上卖甜瓜正火着呢,直播带货、平台秒杀,热闹得很。咱们这线下的摊子,反倒被挤得喘不过气来。你看县城那几家超市,货架上全是‘网销特供甜瓜’,包装精致,扫码还能看到种植全过程——哪块地种的、什么时候施的肥、谁摘的瓜,清清楚楚,跟讲故事似的。你这土法子种出来的瓜,连个标签都没有,人家连尝都不愿意尝一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