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新
我是1939年元月逆麻阳江而到达贵州铜仁的。我进国立三中是因邹子铭的介绍,校方百般阻拦,经过等待与考试才收容、安置我在师范部第四班读书。1941年7月我在铜仁师范学校毕业,翻过梵净山,顺乌江而下到四川重庆。在铜仁整整两年半。我在学校里,除正常上课学习外,还阅读马列主义的哲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等方面的书刊,课外参加进步的活动。这些虽已过去半个世纪,一些情况,历历在目。
一、1939年春,学期开课不久,我班召开全班学生会,除原有班会组织外,决定增加“时事研究会”。因我刚进去,没有担任班会工作,就推我负责。我去校本部图书馆,巧遇管理员马重兰先生(余正清的夫人),她借给我一批进步的时事书刊。我拿回班上互相传阅,一二个礼拜讨论1次,全班同学自由参加,有时老师也来参加讨论,每次总有二三十人。一个学期结束,自然就停止了。(1940年学校取消了时事研究课)
这个学期,有一次我去访高中部柳军岳同学,在校外他们的住处碰到邹子铭等同学,正要开会讨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章节,因我事先没有阅读有关书刊,而留我旁听,他们准备充分,发言很热烈。
二、1939年暑假,邹子铭等一批进步同学离校后,高中部同学翟可超约我去生物老师余正清家,从此就在余先生的领导下,成立了由程可超、裘莲锦、陈德昭和我四人的读书会核心小组。主要由余先生讲国内外形势,重点是国共关系;谈论读书会如何活动;团结进步同学与顽固分子斗争。学校里发生了大事,如高中部罢课、绝食斗争,就经常碰头讨论。这个小组,一直坚持到1940年春余先生一家离开铜仁。
余先生担任我们的生物课。1939年暑假,他在靠近师范部附近东山脚下租了民房,二间卧室与饭厅、厨房互相连通,每间房都有两个门,其中有一间卧室有三个门,必要时可不走出大门,直接上东山树林。马重兰先生的母亲,经常带了外孙女坐在门外,发现有什么情况,就回家来说,因此,我们开会时,从未碰到什么意外。
余先生离开铜仁的前几天,他留下了通讯暗语与地址,告诉我隔一定时间去铜仁某居民家看信。另外留给我40个银元,以备紧急时离开铜仁之用。不久,简师第二届毕业的董春泉校友(系陈德昭的好友)急于离开,将钱要走。
三、1939年下半年,来了顾诗灵先生,担任我班的语文与历史课,并为师范部讲时事研究课。他第一次是在食堂里讲时事大课,对“五四”运动发挥了一下,就被黄新运主任注意。事后我找顾先生介绍了学校情况。顾先生不取材《中央日报》、《扫荡报》,而以延安《解放日报》与《群众》杂志上的文章作为讲课的内容,以新华社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语文课讲进步的文艺理论,如“论典型”;以艾青的长诗《队长骑马来了》作补充教材。曾教过一篇论性的善恶的文章,讲“性”的善恶由阶级决定,引起了一场争论,班上有的同学坚决反对。历史课以辩证唯物论为依据。
顾先生来后,在他家里曾请乔光鉴先生教我们几个学“世界语”,但不久乔先生不见了。后来,据说他到贵阳被害了。我与顾先生个别谈得较多。不久他告评我,贵阳来信,已知我们四人小组的情况。因此,我与程可超商定,一天晚上领顾先生去余先生家,他俩单独谈话。
事后不久,顾先生向我提出,如果你们读书会的人要求解决党的组织关系,怎么办?我与程可超商议,假如能通过顾先生成立支部,那就好了。约定顾先生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三个人在南门外有农作物的旱地里会谈,意见是他发展我俩入党,组成支部。顾先生将我们的意见与要求向贵阳组织汇报,但此事,一直无下落。据说,他到铜仁后,与贵阳党组织一直联系不上来。
我班同学陆玉书性情豪放,好写文章;孙孝文学木刻,我们几个人就组织刊出黑板报,顾先生题《南风》二字,作为刊名。
顾先生的讲课已引起班上一些顽固的同学不满。秋末冬初全班同学在铜江边露营,借顾先生少捐野餐费,他们就反对顾先生参加会餐。我仍以班上的名义邀请他参加我们一组的会餐。
四、1940年春,国民党何应钦嫡系28师以剿匪名义已驻扎在铜仁县城外围,准备逮捕所谓共党分子。学校内国民党党员活动频繁,气氛很紧张。余正清、马重兰及刘尤苇等老师不得不先后离开学校。后来,大批进步同学也陆续分头离校,学校发出通知,开除大概30来人的学籍。
这年夏天,国立三中改组,校长由周邦道换成了李超英,师范部改归贵州省立学校,章廷俊顶替黄新运担任校长。在暑假结束时,顾诗灵老师突然被解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