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梁安也只有推断,直到今天见到这个表情,他才能够确定江卓并非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实际上,梁安确实很早就拿到了这个筹码,虽然最开始见缝插针如他都觉得这玩意儿不一定有用,很长一段时间只当做一种和自己身世相关的纪念品,用来佐证自己的基因里或许本就存在一部分不那么循规蹈矩的成分。
线索这种东西,尤其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大多只有非常凑巧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
这玩意出自万恶之源梁自衍,其实只是一个内容繁杂不很规整的笔记本。
因为持有者具有非常厉害堪称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更喜欢凭借大脑整理思绪,笔记就失去了某些实用功能。
实际被写下在这个证物上的的东西其实非常杂乱:从梁安刚出生的时候起的备用名字到给月嫂阿姨看的乡下家常菜谱,大多属于令人感慨的垃圾信息,不一而足。
单纯的内容繁杂还不算什么,主要这位主人习惯相当随意,有时从前往后写,有时从后往前写,甚至还有时候随便在中间的页码起始开始往下写,导致笔记本上一大片一大片的不连贯内容,除了连续十几页的内容可能讲同一件事,其他几乎没有任何规律。
——但也不是没有真有用的内容。
起码梁安就从自己亲妈那里听来过一个习惯。他自己这位没多少了解的父亲有种奇特的偶像包袱,喜欢经营虚心好学的个人形象,不管用不用得上,每逢会议或者饭局都要随身带上这本写满了垃圾信息的本子,用以装出一副文质彬彬知识分子的模样。
至于具体是用来让人肃然起敬还是让人以为他是刻板好面子的学院派,也许依照具体的交流对象,两者兼有。
有了笔记本自然不能不装出一个写字的样子,于是梁总就会拿着一个八成没水的圆珠笔在纸上乱涂乱画,实在的字迹没写出多少,但总会留有一些肉眼看不见、但存在实际凹陷的印子。
一次梁安串联起了这些信息,灵机一动拿着铅笔和白纸垫在笔记本上空白的页面划拉了几下,竟还真描摹出了一些不甚清晰的踪迹,而且经过前后范围内的确认,在笔记本连续的几十页中每页都有、内容不同。
每一页上都写着一个名字。
而且不是只有一个,而是零零散散散落在页面空白的各处,有时重叠有时岔开,一遍又一遍的同样的信息,再加上字迹潦草的惊人,乍一看像是什么鬼画符的诅咒。
当时的梁安还没有发现什么端倪,只当是早逝的父亲令人容易令人多虑的小癖好,唯一让他在意的是这玩意确实存在明显的排序因素:
这种奇妙的叙事方法起始的一页还尤为特殊,没有躲躲藏藏的鬼画符,甚至用了有墨的水笔,却只有一个写在横线纸第一行的郑重其事的字。
“尹”。
这一页只有一个字,乍一看像是三分钟热度记了一个字又忘了延续的笔记,因为下一页是留空,再下一页又是空白,继续往后则是其他肉眼无法看见只有反光和触感能让人发现的名字。
但梁安留了个心眼,揪着这些看似完全空白的地方都描摹了一遍,发现第三页开始其实就有圆珠笔留下的划痕,只是比起反光情况多少能肉眼看到一点边角的有着几十划的名字,这里重复的内容只有一个符号。
很多个大小不一、轻重不同的“问号”。
如果说重复的写名字像是鬼画符,这种行为艺术就显得轻率了很多。直到很多年以后,回老家的梁安了解到一些从未想过的事实,才悚然理解了这个问号的真实含义。
这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名字。
“尹”字自然代表的是尹慧希,而这个问号代表的则是江卓。这两个人在时间线上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而虽然答案伴随着更多秘密令人心绪复杂,这样一来思路就清晰了许多,因为每页的名字代表梁自衍与人交流“魔盒”相关话题的对象。
甚至后来梁安都在怀疑自己这位懂事的时候没见过几面的父亲在纸上瞎划拉不是出于不够条理分明的个人习惯,而是为了以一种相对隐蔽的方式留档。但事到如今,和很多事一样,这种细节也已经不可查了。
第二页空置的一页有很多种解释,单从了解到时间顺序上来讲,梁安倾向于这一页本该留给他自己的母亲李铭。事实上这是一件情有可原的事情,李铭本身算是尹慧希和梁自衍搭上关系的引荐人,但她本身确实大部分时间里置身事外,因此可以预见的,梁自衍出于保险和严谨的要求应当只是预留了空间,没实际写下来。
所以在把这本杂乱的笔记整理成章之后,梁安才有了一个名单。
至于江卓为什么一定会需要这个名单,甚至比梁安自己更能发挥出这个名单的作用,这又是另一个因缘际会的话题。
虽然能猜到对方应该明白其中的逻辑,但作为欲行“推销”的一方,梁安在发觉这位“客户”表现出了你先说完的态度以后,只能冒着言多必失的风险开口解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来自角落的潜伏者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来自角落的潜伏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